东坡赋诗马踏湖 | ||||||
|
||||||
东坡赋诗马踏湖
传说,在一个天高气爽的秋天,苏东坡逛罢了华不注山,游兴未艾,从山下华泉乘船,顺流而下,经章丘,过高苑,又正遇上小西南风,船似离弦的箭儿,一下子驰进了马踏湖里。 苏东坡极目望去,马踏湖美极了!远处,那起伏的群山,耸峙的楼阁,错落的村舍,由沉入天际碧波里的影影绰绰一线,渐渐地浮出水面,又渐渐地矗立起来。片片白帆,慢悠悠地向前行进。一群水鸟,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眼下,浩荡的湖水,晶莹而透明,仿佛是一块碧绿无瑕的美玉。在灿烂的阳光下,这湖面变成了一面宝镜,把万条银线射到无垠的天空里,闪闪烁烁,照的人眼花缭乱。湖里的鱼儿真多,你拍拍手它们就成群结队而来,张口与你寒喧,当一听到竹篙点水之声,又都扑啦啦一翻身,打个亮闪儿,不见了。荷花虽在凋零,但那花瓣纷浮于水面,洒落得满湖芳香。蒲苇迎风摇曳起来,再也不是碧波滚滚了,而变成了滔滔金浪。岸上良田千顷,阡陌纵横,一片片稻谷,由透亮欲滴的翡翠,变成了金灿灿的珍珠。黄澄澄的谷子刚刚收割,高粱也熟得火红一片。水里面,原野上,到处都呈现着丰收的景象,到处都是紧张收割的人群……这秋天的水乡,是最充实的,它比鸟语花香的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 苏东坡观赏过“摇荡浮世生万象”的大海,饱览过“水光潋艳晴方好”的西湖,却没见过“卷却天机云锦缎”的马踏湖。“舟行碧波里,人在画中游。”他情不自禁地连连失声赞叹:“啊,好!好一个小江南啊!” 苏东坡来马踏湖的消息一传开,男的、女的、老的、小的都争相见这位贤明的父母官。 谁不想见呀,苏东坡在杭州做刺史的时候,领导人民疏通了西湖,使四周的田地得到了灌溉,涝不怕,旱不愁,迎来了年年好收成。当他看到苛捐杂税逼得老百姓无法生活的时候,愤笔写下了“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泊妇”的诗篇。苏东坡的事迹,在这里早就有些传闻。他为人正直,不畏权贵,为老百姓说话,替老百姓办事,老百姓打心眼里爱戴他啊! 湖上人家是好客的,又正是鲜物最丰盈的季节,都尽心巴意地接待他。有的拿硕大的瓜果,有的拿蜜甜的桃李,有的拿珍珠玛瑙般的红枣、葡萄……你看吧,岸边打谷场上,那拥拥挤挤、层层迭迭的人群,手举着篮子,头顶着筐子,都争着让苏东坡先尝到自己的礼物。湖民这质朴、真诚、热情的举动,深深为苏东坡所感动。他满脸显露出喜悦的神色,不时地向人们打着招呼。一位老人乐哈哈地向苏东坡介绍:“咱这马踏湖啊,真是个宝湖。湖水浇灌着几千亩土地和果园。湖中生长着稻、藕、芡、菱、蒲、苇等十几种作物,出产鲤、鲫、鲈、虾、蟹、蚌等也不下于几十种。你看那里……”他热情地为苏东坡指点、解说,很怕忽略了美丽富饶的马踏湖上一草一木。 苏东坡知道这湖是由东南、西南、南面几条河汇成后,看到湖民运东西下湖去、进村来,要用两套工具又累又麻烦,就道:“既然水从上面来,多挑沟挖河,让水串村绕户再入湖,这样不就把船直接撑到家门口了吗?” 大家心里豁然开了窍,都赞同说:“对呀,这一来,咱再也用不着大车小车两倒手啦!” 苏东坡指了指湖中那个小洲,说:“要是在上面盖一座亭子,大伙湖中干活累了可以休息,遇到坏天气可以避风雨,每逢良辰佳节都来这里玩赏玩赏该多好哇!” “是太好啦!”苏东坡的话音未落,那位老人异常兴奋地说:“咱马踏湖,本来就是个百里不挑一的俊妮,再盖上座亭子,那就像给她插了一朵四季不败的鲜花,简直打扮成仙女啦!” 这时,一个年轻姑娘,不知原先就靠近苏东坡,还是从人群里挤过来的,她看到苏东坡光顾着说话,忘了吃菜,便拿起竹筷挟了一大块鱼,递到苏东坡嘴边,笑盈盈地说:“俺做得不好,老爷可不要嫌弃!” “哪里,哪里,”苏东坡忙接过来细细品尝,“嗬,这鲈鱼保准是用天鸟肉、湖禽肉、海鱼肉养的,用三月三的酥雨,六月六的荷露,扑鱼处的一汪水做的。” “什么什么?” “要不,绝不会要多香有多香啊!” “苏老爷您真会夸奖人!” 苏东坡正目一看这姑娘:脸蛋如花,粉里透光的肌肤;明眸皓齿,羞涩柔婉的情姿,宛如立在水中的一支红莲。问道:“你听说过荷花仙子的故事吗?” “嗯!”姑娘眉展眼笑地答道:“听老人说,荷花仙子起先住在洞庭湖的水晶宫里,相传是洞庭龙王的三公主,她不愿过寂寞的宫廷生活,就化作荷花,跃出清波,来到人间。她看到人间那么美好,感到生活在人间无比幸福,为了不被父王捉回治罪,后来,便偷偷地搬到莲花寨去了。” “你知道吗?现在荷花仙子又搬了。” “搬到哪儿去了?”姑娘信以为真地问。 苏东坡笑吟吟地向众人瞟了个眼色,道:“搬到这马踏湖来啦!” 苏东坡的话,引得众人哈哈大笑起来,姑娘也羞得捂着脸,不由自主地跟着笑起来。 苏东坡来到这马踏湖,感到就像到了家一样热呼呼的,而人们对苏东坡呢,就同久别方归的亲人一样亲热。在打谷场上一片热切、欢乐的气氛里,他兴致勃勃地赋了一首赞美马踏湖的诗: 贪看翠盖拥红妆, 不觉湖边一夜霜, 卷却天机云锦缎, 纵教匹练写秋光。 多好的诗啊!短短的四句,把马踏湖美好的秋天,描绘得简直象一幅动人的画面。 后来,人们为怀念曾游览过马踏湖的苏东坡,就把他赋的《横湖绝句》佳诗,取下末后两句倒数第二的各一个字,将马踏湖改名为“锦秋湖”,把湖中小洲上盖起的亭子,定名为“锦秋亭”。那串村绕户,纵横交错的河沟,碧波粼粼,船驶如梭,岸柳成荫,捶砧声迭,湖民一面劳作,一面欢唱,把《横湖绝句》一诗唱成歌儿,这歌声清脆婉转,悦耳动听,从这家飘到那家,从河中飘到湖上,飘呀,飘呀,一直飘到了今天……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