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印象

发布日期:2011-08-05 浏览次数: 字号:[ ]
称它“千年古镇”,毫不为过。据史书记载,元丰初年(公元1078年),已有乌墩镇、青墩镇的记载,后改称乌镇、青镇。1950年5月,乌、青两镇合并,于是诞生了乌镇。
  从杭州出发走高速公路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乌镇。经过安渡坊码头进入西栅,行迹所至,一派江南水乡风光尽收眼底。一条流水贯穿全镇,它以水为街,以岸为市,两岸房屋建筑全面向河水,形成了迷人的水乡风光。水中不时有乌篷船往返,岸边店铺林立却并没有不绝于耳的叫卖声,乌镇人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着外面的精彩世界和远道而来的八方游客。
  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独特魅力。街区内的名胜古迹、手工作坊、经典展馆、民俗风情、休闲场所让人流连忘返,自然风光美不胜收,泛光夜景绚丽迷人。
  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淳朴秀美的水乡风景,风味独特的美食佳肴,缤纷多彩的民俗活动,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亘古不变的生活方式使乌镇成为了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智慧的传承伴随脉脉书香,在这儿展现一幅迷人的历史画卷。
  乌镇古代最有名望的名人是南北朝(公元420-589年)时梁朝的昭明太子萧统,他曾在乌镇筑馆读书多年,并编撰了《昭明文选》这部对中国文坛影响极大,可与《诗经》、《楚辞》比肩的著作。近、现代更有政治活动家沈泽民、银行家卢学溥、新闻学前辈严独鹤、旷代清才汤国梨、农学家沈骊英、著名作家孔另境、海外华人文化界传奇大师孙木心等等。而这其中最著名的恐怕当属文学巨匠茅盾(原名沈雁冰),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文化部长,其小说如《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堪称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们从乌镇走出去,胸怀水乡的博大与聪慧,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浓彩重墨;也曾有无数文人墨客倾慕于乌镇之风华绝代,游学或寓居于此,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中国山水诗派开创者谢灵运、江西诗派三宗之一陈与义、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范成大等,他们的名字,犹如浩瀚夜空的繁星,令人目醉神迷。浓郁的人文色彩,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对“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的最好诠释。
  我们所到的西栅景区,据说由12座小岛组成,70多座小桥将这些小岛串连在一起,河流密度和石桥数量均为全国古镇之最。通济桥和仁济桥两桥成直角相邻,不管站在哪一座桥边,都可以看到一个桥洞里的另一座桥,故有“桥里桥”之称。“桥里桥”是乌镇最美的古桥风景,堪称桥景一绝。
  在西栅有许多“老底子”的东西——老街长达数公里、青石板路、屋子有一半挑在水上。有几样纯手工的东西可以一看:一是手工制酱作坊,镇上的红烧菜系味道不错,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自产自销的酱油的功劳。价格便宜,一瓶手工酱油10元;二是生铁锅,系手工铸造,开价为99元的铁锅据说最受欢迎;三是蚕丝,益大丝号始创于光绪初年,游客可以亲手在“老底子”的缫丝机上操作。
  西栅的黄昏那么安详,迷人。乌篷船荡漾着历史的影子在水中摇来摇去。西栅的夜,流光溢彩,又那么温婉静谧。有水有灯的水居,夜色已足够迷人,又有枕水的古宅,古朴的拱桥,还有参差的屋瓦,精巧的窗棂,更有遒劲的老树,石板的小巷。那古朴的乌篷的灯影。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那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在西栅,我见到的本地人远没有外地游客多。等夜幕降临的时候,家家民居都忙碌起来,临水的饭桌成了食客争相占据的宝地。等我们明白过来,感觉也已经有点饿的时候,才发现,不但临水之地人满为患,就是一般地方也已经桌无虚席。一家一家问过来,都是客满。也没有哪一家热情地让我们留下等待的。起初我感到有些纳闷,后来就明白过来了——在这里吃饭的目的绝不是填饱肚子,而是在享受一份情调。游客们大可以逍遥自在地边吃饭边赏景,谁会匆匆吃完就走呢!终究还是找到了一家,点上几个小菜,要上一瓶冰啤,惬意地小饮起来。与店主攀谈才知道,这些古色古香的民居等都已经被旅游公司收购了。产权已经不属于自己,自己只是承租经营而已,这让我感到诧异。客房一般情况下提前一周就已预定了。临时散客恐怕很难找到客房。所有的客房,餐饮都是统一标准定价的。他们的经营也很率性自然,没有随意拉客的,更没有宰客的,整个的旅游环境让人感觉非常舒心。
初进公共厕所的时候,着实吃了一惊。到处富丽堂皇,闪亮耀眼,设施一应俱全,这才知道都是星级标准。要在北方,这样的厕所收费一元也不为过,但这里全免费。表面看来亏了,无形中赚大了。游客有了好心情,逢人就说好,也就难怪这里天天游人如织了。不计较一时的得失,不因小失大,换句话说,乌镇人吃小亏赚了大便宜。都说南方人精明,由此可见一斑。
  不觉想起旅游景点门票争相涨价的事儿来。窝火的同时,就觉得那些人太不精明。单张门票的价格是上去了,游客的数量是不是下降了?更主要的是,餐饮娱乐住宿等其他方面的收入是不是大受影响了呢?看来,聪明和糊涂实在是大相径庭,乌镇人自有聪明之处。        (王敏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