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与王渔洋相关资料征集力度

发布日期:2014-01-10 浏览次数: 字号:[ ]

    桓台大众文化沙龙暨王渔洋文化传承与发展研讨会召开前,县内的乡邦文化研究人员参观了开放不久的王士禛故居,对于王士禛故居的保护修复与展陈,陈汝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故居整修得非常好,不管是建筑整修还是园林绿化都颇具匠心,看后赏心悦目,看得出主管部门在故居修复上确实动了脑筋、花了大气力,很不简单!尽管看得比较匆忙,但通过观看各个展室的布展,结合工作人员的生动讲解,能够让人清晰地了解王渔洋丰富多彩的一生,并深深感受到新城王氏家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次因为时间关系,我们看得比较匆忙,以后我肯定会抽时间再来仔细看。”陈汝洁笑言。
    在给予高度评价的同时,陈汝洁就王士禛故居布展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王渔洋著述的展柜中,展出的多是《王士禛全集》等新近出版的书籍,应该多展出一些王渔洋著述的清代刻本,如板刻精美的《渔洋精华录》等,这样古色古香,能够给参观者以更强烈的历史感。
    结合王士禛故居的展陈,对于王渔洋研究资料的征集,陈汝洁也有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全面收集王渔洋著述的不同版本,尤其是清代的精刻精印本,以丰富馆藏,从而实现展品定期轮换,做到让游客常看常新,常来常往。系统收集王渔洋研究资料,包括中国大陆以外的研究文献,让参观者领略到作为清初诗坛领袖的王渔洋,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学术界的研究状况。
    陈汝洁说,在收集王渔洋研究资料时,还应尽量收集新城王氏其他族人,如王象晋、王象春、王士禄等人的著述,全面展示明清以来王氏家族取得的文化成果。广泛征集与新城王氏家族相关的文物,增加展品品种,使布展体现多样性。广泛联络海内外书画界、学术界名流,征集他们创作的与王渔洋相关的书画作品,建立专门展室,以吸引更多的参观者,提升景区的文化品位。
    作为《桓台大众》的忠实读者,陈汝洁对于办好“桓台人文”这个栏目提出了建议,他说,刊登文化内容的报纸往往被人记忆或留存。《桓台大众》可以借鉴、学习一下《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版和《东方早报》“上海书评”专版,围绕桓台文史,坚持较高的学术水准,刊出一些名家名作,将文化版办成既有地域特色又有学术水平的文化专版。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