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垣努力探索教育方法,使得这个家庭在短短数十年间“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峨冠博带、缙绅满门的官僚世家,且持续兴盛达200余年”。
王渔洋的曾祖王之垣,嘉靖壬戌进士,官至户部左侍郎,著有《炳烛编》、《摄生编》、《历仕录》等。《炳烛编》分门别类搜集了一些名人名言,有教育功能。而他的《历仕录》叙述他官场处事,王渔洋在《池北偶谈》中曾节录数则以作家训,其中有一条云:“予(王之垣)为举人时,以太仆府君忠勤死事,入京乞卹。时严世蕃用事,贿赂公行,予谓纵赂得之,适足为先人辱,遂竟归。归督诸弟子侄昼夜闭户读书,相继成立,竟得卹典。”王之垣不靠贿赂权门为其先人获得追封,显示了他的耿直。他督导诸弟子侄昼夜闭户读书,并使他们相继成立,更是秉承读书家训。王之垣课子殊严,这从关于王象晋的记述中可窥一斑。王渔洋在《池北偶谈》说王象晋已大耋之年,犹“时时夜梦侍先曾祖司徒府君(王之垣),或跪受扑责,如过庭时云”。正是由于严教,他三个儿子中,长子王象乾和三子王象晋考中进士,王象乾官至一品,王象晋则著述等身。
王之垣生活勤俭朴素,力戒奢侈,极其注重在乡里的影响。平时一般都以步代轿,只有生病时才坐轿出入,但一入乡里,则下轿步行。受其影响,子孙也身着布衣,出门不带仆从。这种严格的家教,使王氏子孙严谨勤勉,少有纨绔子弟习气。新城王氏此后人才辈出、扬名天下,与此有着极大的关系。
位于王渔洋故居内的池北书库
县图书馆内不同版本的王渔洋著作
王渔洋的部分著作
王渔洋读书图
(杨成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