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春愁作秋悲

发布日期:2016-11-18 浏览次数: 字号:[ ]

长期以来人们在赏析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总把词中的意境与秋天联系在一起。其实细读起来,似乎这首词创作的时间不是在秋天,而是在春天。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词作的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乍暖还寒时候”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我们的文学评论史上似乎已成定论:此词作于秋天,因为只有这样,下文的“满地黄花堆积”才可有了呼应,悲秋的基调才能找到落点!那么如何解释这“乍暖还寒时候”呢?最为常见的说法,便是把它解释为秋天的清晨天气由寒转暖,然后把下文的“晚来风急”改作“晓来风急”以期呼应。可是,在传统说法上,“乍暖还寒”历来是指初春,一年之中初春时节人体最难将息,而人在傍晚身体状态转向虚弱!这些,易安作为一个深谙传统文化的贵族知识女性会不知道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那么,是什么告诉我们易安此词一定作于秋天?我查找了不少书籍,结果是,除词作本身外于史无据,唯一的依据就是下文的“满地黄花堆积”了。是“黄花”,因为在通常的观念中,“黄花”在我国古诗词中是指菊花!可是,现在请看一段资料吧:晋·张翰《杂诗》之一“青条若总翠,黄华如散金。” 唐·司空图《独望》诗“绿树连村暗,黄花入麦稀。”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五“ 张翰诗‘黄花若散金’,菜花也。通首皆言春景。 宋真宗出此题,举子误以为菊,乃被放黜。” 以上三处,黄花均指菜花!更何况菊花具有“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品性,因此也就没有满地黄花堆积一说。

如此,我们还能笃定地认为易安此词中的“黄花”是指菊花,并由此推断此词是写秋愁吗?行文至此,可以推断:词中“黄花”系指油菜花,在江南一带初春盛开,或者指黄色的花,只有春天遍地繁花时,才会给人以“满地黄花堆积”之感。由此断定:易安此词乃写春愁。

作者流寓江南以避战乱,心中的悲慽可想而知,“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正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啊!春寒料峭,晚风侵骨,心中更添悲凉。“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里的大雁不是秋天南飞的大雁,而是春天北去的归雁。鸿雁天空哀鸣阵阵,作者不由想起了挚爱的丈夫,想起了当年鱼雁往来的甜蜜,更想到了北方那可爱的家乡。只可惜物是人非,甜蜜的心情从心尖掠过却转瞬即逝,作者笔锋一转:“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夫妻唱和的美好时光一去不返,“便纵有万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花儿空谢,人已憔悴!作者此处既写出自己无心摘花的苦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深沉悠远。

最后,作者以“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作收,独辟蹊径。自庚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易安此处却以少写多,只说自己思绪纷繁复杂,仅用一个“愁”字怎么诉说得尽,妙在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还有什么,全词即戛然而止。表面上“欲说还休”,实际上却已倾泻无遗。 综上所述,本词始终紧扣春愁这一主题,并尽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精髓,又以几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写尽了作者寡居时的悲伤凄苦,确乎中国文学史上独具匠心的抒情名作。(博华  李臣业)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