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珠砂九眼天珠

发布日期:2016-11-18 浏览次数: 字号:[ ]

在鑫泰唐艺术发展中心见到这个天珠时,不禁被它深深吸引。

天珠形体修长,比例匀称,为纯正的黑白两色,通体遍布朱砂般血沁斑点,成片处肉眼即可见沁痕。九眼博大深广,层次清晰,被相拐的天河分隔并有序排列。两端为双边线,端头皆为黑色,与白色边线构成阴阳和谐。该珠包浆润泽,或为历代活佛持供,放大镜下细观可见轻微磨痕和自然风化痕迹。

天珠因其宝贵,在市场上颇多仿品,真品难得一见。然而此件天珠却似有一股神秘的力量,令人观之不忍释目,而又心怀忐忑不敢以手触摸,真正显示出了其卓然超凡的艺术魅力和年代久远的沧桑震撼。

天珠的藏语发音为“思怡”,为美好、威德、财富之意,而梵文是以“昧自尬”称呼天珠。早在唐代,天珠就已为人所知,欧洲人劳弗于1913年撰写了《东方绿松石考证》,引用《唐书》及几部唐代经文中的“瑟瑟”一词进行比较考证,说明最高品位的藏族官员肩上披挂着一串串“瑟瑟”。天然天珠是指使用纯天然材料仅经过打磨而成的天珠,一种是由海螺化石打磨而成的天珠,叫法螺天珠;另一种是由含玉质及玛瑙成分的九眼石页岩打磨而成的天珠,叫九眼石页岩天珠,也叫天眼天珠。这两种天然老天珠由于当时原材料的稀缺数量稀少,流传下来的极其罕见,最著名的就是现在供奉在西藏大昭寺的国宝九眼“法螺天珠”王。

时至今日,藏人普遍认为,天珠是神仙佩戴具有殊胜法力的珠宝饰物,是神仙帮助人类渡过困苦灾难、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而洒向人间的殊胜佑吉珠宝。关于天珠,国家相关部门及世界天珠收藏团体也无法给出其科学的成因及起源释义,但围绕着它展开的传奇故事,亘古至今从未停止。

在藏地民族史话中,天珠是天神掉落人间的宝物,是山神赐给人间的消灾宝器,是远古领袖格萨尔王犒赏战士的宝物,是佛教的法宝圣物,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佛兵,是消灾转运的佛宝。而现代科学则认为,天珠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产物,是外太空掉落的陨石。总之,无论哪种天珠起源的说法,其中都寄托着一种护佑众生、祛病消灾、寓意吉祥的特点。有收藏家认为,天珠是一种比钻石和世间任何天然品更为稀缺的存在,其形质给人带来一种敬畏威严的“美”的感受,并且这种独特的物质因其美感、稀缺感和功效的现实、文化的广义早已发展成为普世层面的珍宝,并且随着其文化的传播,稀缺性会更加放大。(岳可华)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