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宫保砖坊 | ||||||
|
||||||
四世宫保砖坊位于新城镇城南村,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万历皇帝为表彰兵部尚书王象乾而敕建,并追封其曾祖王麟、祖父王重光、父亲王之垣为“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因此该坊称为 “四世宫保”坊。 明清之际,在新城王氏家族近300年的科举入仕的历史中,王象乾是一个无法忽略的人物:作为一名科举入仕的文人,他官至兵部尚书,执锐守边达20余年,建立了赫赫武功;他也是新城王氏家族在明朝官阶最高、仕宦最久、政治影响最大的一位人物。 据新城《王氏世谱》载:“王象乾,字子廓,小子登科,号霁宇。行一。隆庆庚午(1570)亚元,辛未(1571)进士,仕至兵部尚书。八十三岁犹以特旨起用,行边视师,扬历中外五十余年,经纶事业详见《明史》及邑志。” 按照《明史稿》的记载,王象乾隆庆五年(1571)中进士后,授闻喜知县,迁兵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出为保定知府,迁河南副使。万历十七年(1589),进右参政,分守口北道,驻宣府。寻以修边备功,加右布政使。二十二年(1594),擢右佥都御使,代宣府巡抚,累进右副都御使,加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在事七年,边境无事。转左侍郎兼前官,代李华龙总督四川、湖广、贵州军务,兼巡抚四川。三十六年(1608),蓟辽总督缺官,以王象乾任之。 崇祯三年(1630)五月,王象乾卒,享年八十五岁,赠太师。现在,长城“山海关·老龙头”原守备署内的蓟、辽督师一览表中,在“天启二年”栏内,就列着“督师王象乾”的名字。 四世宫保砖坊系砖石结构,面向南北,面阔9.2米,进深3.33米,高15米。底部巨形石基座刻有龙驹、奔狮等,栩栩如生,刻工精湛。基座之上开拱门三孔,中孔洞大,横跨约 4 米,左右两洞小,宽约两米,对称和谐。各门楣雕有二龙戏珠,活灵活现。拱门两侧有石狮八座,雌雄各四,雄狮足踩绣球,回首吼叫,雌狮怀抱幼狮,极目环顾。拱门与楹柱采用多种雕刻工艺,所刻走兽、飞禽、奇花异草别具一格。楹柱顶部为四人浮雕像,分立拱门两侧。中间拱门之上有“四世宫保”坊额与叙功匾额,左右莲花基承隶体楹联,上端注有“玉音”二字。坊顶花脊飞檐,瓦当平整,八角杆头兽吻起挑,悬吊风铃,微风轻拂,叮当作响。顶端大脊八跑,每跑二兽,高居脊顶,自在安然。瓦脊中间有“麒麟驮宝瓶”,坊檐之下“圣恩”匾高悬,以示御建。四世宫保砖坊集古代建筑、雕刻、书法艺术于一体,被誉为“华夏第一砖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成见 王心睿)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