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一段历史的记忆

发布日期:2016-05-06 浏览次数: 字号:[ ]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麻姑拜寿瓷盘、茶壶、茶杯、茶叶筒;人民公社时期的“红心向阳”青花粗瓷大碗;抗日战争时期来自日本的老式餐盘;民国红釉彩的博山老窑陶罐;清末民国有百余年历史的老式杂木储物柜……日前,记者来到怡苑花园生活小区,欣赏田先生收集的老物件,听他讲述自己所经历的关于收藏的故事。

一进家门,记者便被博古架上的摆件所吸引,茶壶、笔筒、茶碗、花瓶、看盘……最令人兴奋的是,这些物件的图案全部都是“麻姑拜寿”。田先生说,在自己小的时候,这样的东西是家里的日常用器,但是现在却不多见了。他这里能够收集到这样系统的、品相完美的日用器全得益于行动早。最初只是家中有这样的一套花瓶,觉得美观大方。参加工作后,有时回老家参加红白公事,偶尔在庄里乡亲的家中看到类似的茶壶、茶碗等,就觉得特别喜欢,总想能够买下来。“记得有一次,为了收一个茶叶筒,我每到星期天,就骑了摩托车,买上大西瓜去老乡家,反复去了多次,才拿下来。”田先生说,“人家说送,自己也不敢要,给人家留下几十元钱,算是买了。近些年,这样的东西人家都不卖了。”

能够收集这样系列的瓷器摆件,田先生说,一方面是喜欢这个题材寓意,另一方面是觉得这样的老物件不多见了,虽然不值多少钱,但老东西我们后辈总要保存下来,这里面有一份浓厚的历史感,上面闪烁着历史的沧桑,日常余暇把玩时,就是在与历史对话,纯净自己的心灵。

正是因为循了触摸历史的这份情怀,田先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收集这样的老物件。在他的储藏室里,记者看到了一个老式杂木储物柜。柜子为60cm×60cm×80cm,用料为北方传统的硬杂木,保存完整无损伤,在柜面上有二个小孔,一为钥匙孔,一为放钱孔。内置抽屉,分上下二层,可前后拉动。田先生说,这件柜子是妻子家传的,能够说得清楚的就已经有六代人用过,可追溯到清末,难得的是保存完好,钥匙配套完整,开合有力。“在这个储物柜里,当时还有一些地契,有民国的和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还有几本线装的三国演义,民国绣像版的,人物画得特别威猛好看。”田先生说。

在田先生的藏品中,有一个人民公社时期的“红心向阳”青花粗瓷大碗引人注目。碗为粗陶胎,口径大碗底深,外敷青花釉料,在一侧用青料写有“红心向阳”四个简体字。据田先生考证,这个碗或许是人民公社时期社员集体吃大锅饭时所用碗,一人一碗一筷就是一顿饭。另外,田先生还展示了自己收藏的三个特色瓷盘。三个盘子一眼可见老气,使用痕迹明显。最吸引人的是底部有印章,除一个公司标志外,还有英文的“MADE  IN  JAPAN”,注明是日本制造。这样的日本老货如何来到桓台?田先生说,这三个餐盘也是妻子老家里的,当时老房子重盖,家里人想把这些破烂扔了,恰好让他遇到,连忙要了下来。对这三个碗,田先生反复查找资料,一直没有解开标志的意思,他猜想,这样的碗或许是抗日战争时期来到桓台,几经辗转,传到了现在。

喜欢研究的田先生告诉记者,自己考据最清楚的,还是几个民国红釉彩的博山老窑陶罐。这是民国时期博山一带窑口生产的一种陶瓷器形——合碗。合碗又叫汤罐,是专为下地忙农活的人送饭的一种食器。它由罐、盘、盖三部分组成。下部为罐,是主体部分,用来盛放粥类食物;罐上置一盘,用来盛放干菜类食品;盘上加一盖,起到卫生和保温作用。合碗两侧一般为四个鼻子,穿绳后可肩挑可手提,尺寸大小适中,使用方便。合碗还是邻里乡亲为新婚人家“送小饭”的专用器具,是重要民俗物品。

                (岳可华)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