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味美食几多情

发布日期:2017-03-24 浏览次数: 字号:[ ]

作品简介:《吮指谈吃》以作者彭忠富三十多年来生活的成都平原腹地为中心,努力发掘民间风味菜系中蕴含的风土人情和饮食文化,譬如菜肴的制作方法、色香味形、食材来源、保健功效、人文典故等,给读者呈现传统乡村的世俗生活,从而表达作者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也抒发自己对滋养自己这一方水土的热爱。本书的阅读,能让你暂时地抛却世俗的繁杂,进入陶渊明似的乡村生活,给自己精神一些慰藉。


在小孩子品尝美食的时候,我们常见到这样的一种状态。连手上沾的汁汤也不放过,放到嘴里吮一吮,然后,咂了咂嘴巴说:“真好吃!”一种美食的好吃程度可以用吮指来表示,品尝到好吃的美食也是人生一大幸事。可是,天下美食何其多,我们能够有缘品尝到的也只是千万分之一,不过,我们可以分享到别人的品食之乐,也是一种乐事。

四川美食爱好者兼美食作家彭忠富,最近推出了他的美食集《吮指谈吃》,用文字、图片、试吃、经历为我们展示了川味风情,描绘了他的美食之趣、之旅、之事。

川西地处成都平原,自古物富民丰,人杰地灵,是个让许多人向往的地方。我自然也不例外,老早就听说那里人美景美饮食更是一绝。川西到底有哪些美食呢?说出来很多人并不陌生,但是能把每一道菜讲得绘声绘色,又具体又生动,让人味蕾大肆绽放,就连心里也感到舒坦,那是需要文化的浸润,是一个地方独特的饮食带给人的各种感官包括心灵的愉悦与享受吧。本书共有七十多篇,每一篇都可以说是一道美食的代表,而那每一道菜里又同时可以衍生出好多道与其类似的菜来。煎炸炖煮炒,诸如此类,汇成了川西美食展,尽管这还不能代表整个川西的所有食物,但起码也能窥一斑而知全貌吧。

作者生活在成都平原三十多年,接触到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美食小吃,这些成他舌尖上最爽口的滋味,记忆里最美好的味道。真正好吃的美食是接地气的,是植根于民间土壤中的。那些走街穿巷的吆喝声就能勾起肚子里的馋虫。“凉面,甜水面,酸辣粉哦……”窗前卖面女人的叫卖声,已经让坐在书房的他有些心猿意马了。兴冲冲下楼要上一份。一碗面条上桌,定睛一瞧,白的面条,白的糖粒,红的辣椒酱和糖液,绿的菜,颜色搭配如此好看,竟然不忍动筷。轻轻搅拌均匀后,沾上些佐料,顿觉香气四溢。夹起面条送在嘴里,面条很耐嚼,口感也好,甜味为主,也有浓郁的辣味。看到他的描写,忍不住自己也有了前往吃面的冲动。

最美、最好吃的美食永远是家乡的味道,美食中蕴藏中乡情、乡味。和父亲一起挖冬笋、吃冬笋是童年时光最温馨的事。母亲做的藿香鱼里散发出浓浓的母爱味道。一句“吃慢点,别烫着了”饱含着母亲对孩子的无限深情与关爱。老婆烧菜的趣事、窘事,却道出了和谐婚姻的真谛,菜味好不好吃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那份心。

在《吮指谈吃》中,作者没有将过多的篇幅放在美食的具体做法上,而是关注美食背后的故事,关注美食中的人文特色。原来,“缠丝兔”的美食绝技是用生命与坚忍传承下来,遵义豆花面里有当年红军闹革命的味道。

作者爱旅行,旅行途中,品尝美食也是必不可少的。彝家火塘吃坨坨鸡,不仅吃出了美食也吃出了彝家人的热情好客。泸沽湖畔品烤鱼,自己动手,烤出了情趣,也吃出了别样的感觉。西昌的醉虾里也品出了作者的悲悯情怀。一路走,一路尝,有美食相随,这样的旅行不寂寞,反倒是味香十足。

美食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用发现、感恩的眼睛来对待美食,那么,你的生活中也一定拥有更加明亮的美食味道。就像本书序言中写的那样:“在阅读他的美食散文集《吮指谈吃》时,你能暂时抛弃俗世的繁杂,进入陶渊明似的桃源,给自己的精神生活多些慰藉。”(张帮俊)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