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刻骨 心魂丰美——读席慕蓉作品《写给幸福》

发布日期:2018-10-26 浏览次数: 字号:[ ]

作品简介:《写给幸福》为席慕蓉亲自编选的散文精选。此次撷选的范围纵横整个创作生涯,亟欲综合早期、中期、现今的散文创作,刻划个人的散文观和生命风貌,记录了作者对爱情、乡愁、人生、艺术等的感悟和思考。全书共分七篇,从早期的《初为人师》《写给幸福》,到初履蒙古大地的感动,到追忆父亲生平的《异乡的河流》,再到写给蒙古族的《聆听大地》《乡关何处》,诗人虽自谦“细碎波光”,但其庄严感性的姿态,其实蕴涵生命流离的史诗,波澜壮阔,感人至深。

在散文领域的当代女作家中,我关注较多的是张晓风、席慕蓉。我并非“无可救药的散文爱好者”,偶尔也翻翻儿童文学、读读乡土小说,但得知《写给幸福》这本由席慕蓉亲自参与编选的散文精选集上架时,我还是按捺不住,马上购入,追随作者的文字,从香港到台湾,从布鲁塞尔到蒙古草原,感受她的灵动、睿智以及家国情怀,体悟到生命的美好、乡愁的刻骨以及灵魂的孤独与灿烂。

这本书分七部分,选文的范围贯穿作者的整个创作生涯,全方位地展现了她的散文观,记录了她对爱情、乡愁、人生、艺术、自然、家国的感悟和思考。

宋代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初识席慕蓉,对她的散文印象模糊,反倒对她的诗歌一见钟情,对《青春》《渡口》《一棵开花的树》等诗可谓“滚瓜烂熟”。而今,我“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工作、成家、育子,仿佛只是一抬头,青丝已染霜花。闲暇时再读席慕蓉,常觉“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之境也无力挽留。

这时,读了《写给幸福》,我才知道席慕蓉已到了王国维先生所论的“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原来,读席慕蓉,是需要时间的。人生的历练与岁月的积淀,让我读懂她那细碎波光里的真情,理解她那辗转彷徨里的慈悲,明白她那庄严敏感里的原乡情怀……

书中,除《别离》《初老》等短篇散文外,《风里的哈达》《异乡的河流》等篇幅较长的文章是作者“探访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的夙愿终于成真时的自然流露。踏上梦里乡关时,她惊叹:“明明应该是此生初见,为什么却如此熟悉如此亲切?眼前的一切似曾相识,那心底的痛楚与甘美,恍如是与魂牵梦系的故人重新相遇。”追忆父亲生平时,她惆怅:“面对着父亲的骨灰,我恍如在大雾中迷途的孩子,心中的惶惑与纷乱难以平服。”这些看似浅白的文字里满是真情,闪耀如星辰的问句里都是思索。

此外,书中还有不少席慕蓉作为读者的感悟。席慕蓉盛赞纪伯伦是最单纯又最深邃的一朵白莲,愿意跟着他开始缓慢的蜕变;又向作家王鼎钧表达了最深的敬意,愿像他一样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对叶嘉莹先生的诗教很感慨,赞其生命质地的坚韧……

席慕蓉说:“人到中年,逐渐有了一种不同的价值观,原来认为很重要的事情竟然不再那么重要了,而一直被自己有意忽略了的种种却开始不断前来呼唤我,就像那草叶间的风声,那海洋起伏的呼吸,还有那夜里一地的月光。”在这秋月皎皎的夜里,让我们追随席慕蓉的文字,去赴一场丰足的心灵盛宴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