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花事

发布日期:2018-11-23 浏览次数: 字号:[ ]

家里客厅阳台养着一株扶桑,有一米多高的样子,主干有拇指般粗,满树碧绿的叶子,非常亮眼,拳头大小的红色花朵,如霞似火。从初春到隆冬,扶桑在这一年大部分时光里温暖着我,不管是阳光还是风雨,整个房间总有它的味道。

扶桑,别名朱瑾、红木槿、状元红、中国蔷薇,常绿灌木,叶卵型,花有大红、浅红、淡黄等色,花大色艳,四季常开。

扶桑原产地为中国,栽培观赏历史悠久,古人将其视为神树。《山海经·海外东经》云:“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楚辞·九歌·东君》云:“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扶桑,在诗人心中还被寄寓“出世入世”的思想。唐开元初年,时李白初出茅庐,携新婚妻子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同游,“倚剑天外、挂弓扶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借扶桑隐喻自己怀才不遇,希望干一番经世济民的事业,然后归隐田园。这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大唐气象。宋蔡襄也酷爱扶桑,在漳州为官时,晚秋时节游园曾看到数十株扶桑,当即作诗赞赏。后来,他离漳州东下,临行又去观赏留诗。十五年后,他再次专程赴漳州观赏扶桑,同时记文留念。宦游十五年不忘扶桑,可见诗人爱之深切。

我家里的这株扶桑是七年前我刚搬新家时朋友送的。七年时光,它就从高仅盈尺长到枝繁叶茂。妻子是弄花的“圣手”,再不起眼的一株花草,甚至是被人随意丢弃在角落里无人问津,枝残叶靡、衰败枯黄,经过她的手,也能茁壮生长起来。这株扶桑每年夏末初秋都要定期修剪,不然早已长得高过人头了。

一年又一年,窗前的扶桑开了谢,谢了又开,不论雨雪风霜。从春寒料峭的初春第一朵花苞,到隆冬时节枝头恣意地绽放,始终守着属于它的芳华,演绎着自己的精彩。在万花纷谢的冬日,它好像开得更加热烈与奔放,仿佛要把这个季节点燃,更给人以温暖和力量。

扶桑并不是孤独地开放,在盛衰之间、在不经意间,用它变化的姿态,摇曳着我的心情。记得小时候老家院子里,有一株我手植的扶桑,如霞似锦的花朵,定格在儿时的记忆里。这些年,也常会忆起一些往事,甚至在忧郁、烦恼的时候,会给扶桑浇浇水、松松土,与它对话,就像知音和旧友。扶桑于我,也是我的乡愁。

其实,扶桑是非常平凡的。它好像并无惊艳的颜色,也没有袭人的芳香。与它比,梨花似乎白了些,桃花又似乎红了些,荷花清冷了些,茉莉味浓烈了些,梅花孤傲了些,牡丹华贵了些……

热烈而不争,平凡又淡然,这就是扶桑。每每在人家窗前亦或花园一角偶遇,总忍不住驻足,好像遇到了久违的朋友。有了它,自己居住的这座小城也好像平添了一抹从容和美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