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屋脊,喷水镇火保平安” | ||||||
|
||||||
新城忠勤祠的主人、王氏四世祖王重光为了给朝廷采办金丝楠木,亲入深山老林,久居林中,岚烟瘴雨,积劳成疾,最终倒在了伐木现场。嘉靖皇帝为了追恤他,为其建祠,以示纪念。 而他为什么会去督木,这还要从嘉靖三十六年故宫的那场大火说起。1557年,故宫内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因被雷击燃起冲天大火,火灾损失惨重,前所未有,三殿二楼十五门俱焚。这次火灾在明史上是最厉害的一次,为了重建宫殿,嘉靖皇帝派出了很多官员到各地采伐金丝楠木,王重光便是其中之一。 而起火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国古代建筑绝大多数是木机构,易燃,最大的灾难就是火灾。故宫自明朝永乐年间至今约600年的历史中,就发生火灾近100起。那个时候避雷防火措施不利,古人又不能解释某些现象,他们特别畏惧鬼魂和其他神秘力量作祟,祈求平安、免遭横祸成为一件大事,于是为了镇宅,就在屋顶放置镇压之物。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脊兽。 但脊兽的起源并非单纯为了辟邪,古代房屋屋脊是由木材上覆盖瓦片构成的。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因处于最前沿位置,要承受整条垂脊的瓦片向下的“推力”,同时,如果毫无保护措施也易被大风吹落。因此,人们用瓦钉来固定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种传说中能避火的动物形象,在实用功能之外进一步被赋予了装饰、辟邪的作用。 在当时,防火必然是古人考虑的首要问题,所以一个个与水有关的动物形象便被安设到屋脊上,借助其防火、灭火的神秘力量来遏制火灾。如喷水的鸥吻,海中异兽狎鱼,兴云作雨的斗牛等。 唐宋时,脊兽还只有一枚,以后逐渐增加了数目不等的蹲兽,形成了今天常见的“仙人骑凤”领头的小动物队列形态。最前面的领队是一个骑凤仙人,其后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鱼、行十,这些脊兽各有寓意,并均被赋予了神奇的本领,有的能镇水避火,有的能降魔除障,有的能带来吉祥好运。 这些小兽端坐檐角 ,也为古建筑增添了美感,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梁思成曾评价道:“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美丽的冠冕”。在晨钟暮鼓的岁月里,脊兽给人带来了无限遐想。 (韩琦)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