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改革再发力 服务民生惠万家

发布日期:2019-01-22 浏览次数: 字号:[ ]

2018年,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个目标定位、四个着力建设、十个率先突破”的总体思路和工作布局,全市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工作严格落实“四个聚焦聚力”工作重点和“六个一”督察制度,出台了一批惠民政策和措施,各项改革任务全部圆满落实,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扎实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努力增强事业单位发展活力


  制定全面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方案,全面梳理市属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职能情况,共梳理出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90家。按照中央改革要求和省安排部署,现已印发《关于淄博市市级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与党政机构改革同步推进。

  稳妥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深化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加强公立医院、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化建设,新体制机制日常运行日趋规范。深入推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梳理确定考核范围,组织制定考核指标,完成服务社会满意度评价;印发了《2018年度市属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

完善教育改革政策体系

努力促进教育事业规范健康发展

  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持续扩增,2018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42处。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县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淄川区已顺利接受省级督导评估。积极化解大班额,2018年新建改扩建学校18所,招聘教师1339人,全面完成2018年解决大班额规划目标任务。全市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深入推进,淄博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区,淄川区、高青县被确定为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发展,出台了《淄博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设置暂行办法》,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扎实开展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对全市1900处校外培训机构全部进行实地排查,公布了黑白名单,专项治理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试点先行

加快推进社会救助改革工作

  以博山区为试点,开发了“情暖万家·掌上救助”平台,该平台在全省尚属首创,计划试点结束后向全市推广。加快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政策与农村低保制度融合试点单位,全市农村低保贫困户与低保对象的重合率达到90%以上,临时救助次均水平达到2560元,均名列全省前列。加快推进社会救助事项第三方评估工作改革创新,以临淄区作为试点,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方式,选定社会信用良好、具有独立法人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入户调查、经济核对等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突出民生为本

努力深化人社领域体制改革

  丰富和完善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关于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助推新旧动能转换的意见》等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发挥创业平台的带动作用和创业担保贷款的促进作用,狠抓重点群体就业和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2.9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4%,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提高社会保险待遇,落实降低费率政策,扎实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开展了全市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专项行动,全市新增参保登记单位13336户,参加各类社保人数累计达1023.81万人次。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政策,研究出台了职称制度改革、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等实施意见,制定出台淄博人才新政23条配套实施细则11个,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努力规范人事管理和工资管理工作,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了《淄博市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开展了试点工作。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完成了278个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的核定工作。完善信访、监察、仲裁“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加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努力维护劳动双方合法权益。

加强房地产调控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地制宜,积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入手,多措并举支持居民合理住房需求,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势头。年初,针对淄博新区房价地价过快上涨、供不应求矛盾突出、投资投机需求虚高的问题,及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淄博新区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对淄博新区部分区域实施限房价、限转让措施。2018年淄博新区所有新申请预售许可的项目均严格按照限价政策进行价格备案,有效缓解了市场焦虑情绪,抑制了不合理购房需求,稳定了市场预期。全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问题已得到有效遏制,房地产市场整体呈现供求基本平衡、价格基本稳定、结构基本合理的良好局面。

深入推进健康淄博建设

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

  以“打造卫生强市、建设健康淄博,绝不让一个人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掉队”为工作目标,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全面落实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明显提升,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和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评审,第一村医和健康扶贫机制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工作保持全省前列,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稳步发展,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了新的突破,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显著提升,创新改革发展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探索实践资产收益扶贫新模式

扎实做好精准扶贫改革工作


  规范完善资产收益扶贫,明确扶贫资产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监督权“四权”,实施资产收益项目476个,分红资金达1309.85万元,惠及贫困群众87257人。探索扶贫开发政策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两项制度衔接与融合,在临淄区开展试点,构建了标准、认定、对象、政策、管理、信息、受理“七个统一"的一体化工作体系,基层负担降低40%以上,困难群众人均收益提高1000余元。推广“四项信息化”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实现了贫困动态管理的“信息化”、项目实施精准化、扶贫资金监管科学化、社会帮扶动态化。经过努力,扶贫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夏更生批示肯定。“互联网+后扶贫时代改革”在全国社会民生体制改革暨“淄博实践”现场会上进行成果展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