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素质的建议提案的答复
县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
第151033号
建议人: 姜红
主办单位: 桓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答复时间: 2022-04-16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尊敬的姜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素质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桓台县人社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单位对您的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桓台县人社局始终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稳就业”的重要举措,坚持需求导向,按照“应培尽培”“愿培则培”“需培就”的要求,对农民工等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

一、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强力推进工作开展

桓台县高度重视农民工培训工作,2020,县政府办公室出台《关于印发桓台县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明确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民教育培育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和农村转移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围绕农民工开展“求学圆梦行动”。围绕返乡下乡人员、新生代农民工开展特色创业培训,加快培育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村电商、智慧农业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活农村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建立职业培训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召开培训工作会,从组织上和制度上保障培训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二、立足地域实际,增设特色新专业

培训专业设置是决定培训成效的生命力。按照省市文件要求,积极打造了新兴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和专业,把增加新专业、添设新项目作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重点突破方向,以解决职业培训方向与就业市场需求衔接性不强、职业培训课程设置针对性不高等问题。新增设博山豆腐箱、博山酥锅、电商直播、网店运营、农产品新媒体推广、微视频制作、植物精油配置等12个培训项目,极大丰富了培训专业。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博山菜师傅培训,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参训学员一致好评。同时,充分挖掘桓台地域特色和地方美食,对芦苇编织以及小鱼面子椒、荷香鲤鱼、清炒鲜藕丝等8个湖区菜项目进行开发和立项申报,积极打造桓台县“领航型”职业技能培训品牌,让桓台特色专项技能培训走进千家万户。

三、突出培训特色,培育特色技能人才

坚持培训质量第一的要求,将培训后续服务作为培训机构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培训机构及时做好培训结业人员的就业创业推送服务。为解决农村人员到培训学校参加培训不便困难,通过送技术下乡,送培训到村的方式,帮助农村失业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就业创业能力。通过多项举措,2021年,我县开设培训班次131个,开展各类培训4052人,其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2052。开展博山豆腐箱、博山酥锅、焦庄烧饼、微视频制作、创业能力辅导、电商直播、公共关系管理、老年人照护等培训专业,培训服务“遍地开花”。

针对您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重点做好下工作:

一是积极打造桓台品牌。拓宽农民工技能提升及发展渠道,选取具有桓台特色、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带动就业能力强、品牌建设基础好的行业打造桓台品牌,提升职业技能、促进就业创业。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拓创新宣传方式,充分运用各类社会新闻媒体资源,通过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大力宣传职业培训政策措施,宣传技能成才和成功创业的典型事迹,调动劳动者主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实现“要我培训”到“我要培训”的良好转变,努力营造崇尚技能、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是加强市场的信息导向和就业服务工作。加大企业招聘信息收集力度,及时准确地发布就业信息,为参加培训人员提供集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就业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

再次感谢您对桓台人社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能继续为桓台人社工作建言献策。

 

 

桓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416

(一)培育打造一批助力乡村振兴的一线阵地。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园区、区域性行业性合作组织等为重点,选出打造一批助力乡村振兴的样板,形成示范,为广大农民工提供优质发展平台和精准化、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为农民工创造平台,出台相应的工作计划和实施办法,提供相应的资金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农业劳模、农民工、农村转移劳动力创新创业积极性。打造农民工培训基地,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创造“工厂”化的物质条件。 (二)突出资源优势,全面提升农民工技能素质。建立健全农民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机制,鼓励农民工自主学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文化、学技术、学创业,帮助农民工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依托阵地优势,进一步整合各方力量,最大限度促进资源集成共享,构建“技能提升+产业扶持+乡村振兴”模式。针对市场需求,设置符合农民工特点的专业课程,以增强农民工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农民工自身“造血”能力。广泛开展农民工技能竞赛,加大补贴和奖励力度,充分激发农民工技能提升动力,营造关爱农民工、支持农民工的社会氛围,有效增强农民工就业竞争力。 (三)实施结对共建,促进农民工技能提升工作有序开展。组织县属大企业与乡村企业结对帮扶,从阵地建设、工作模式、方案策划、活动开展等方面,帮助乡村企业将农民工技能提升工作办起来,转起来、活起来。组织志愿者对接帮助困难农民工,开展多种交流活动,引导农民工转变思想观念,由“要我提升”变为“我要提升”。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依托各类媒体平台,加强对农民工培训和技能比武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在农民工技能竞赛中,成绩突出、技术过硬的优秀农民工,抓好典型、强化引领,打造农民工助力乡村振兴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