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桓台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桓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桓政发〔2021〕4号

 

 

各镇人民政府,城区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桓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桓台县人民政府

2021年6月25

 

此件公开发布

 

目  录

 

第一章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1

第一节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1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5

第三节  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7

第二章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开放共享、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宜业宜居新桓台…7

第一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7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8

第三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9

第三章  突出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力推动创新创业活力迸发…13

第一节  推动科创新城蓄能起势………………………………13

第二节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14

第三节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15

第四节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18

第四章  坚定不移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打造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19

第一节  改造提升优势产业……………………………………19

第二节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21

第三节  建设“中国膜谷”………………………………………25

第四节  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27

第五节  推进建筑业转型提质…………………………………30

第五章  对接融入新发展格局,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32

第一节  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33

第二节  打造高能级发展平台…………………………………35

第三节  拓展对外开放空间……………………………………37

第四节  精准发力扩大内需……………………………………40

第六章 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推动城乡品质实现跃升…………41

第一节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41

第二节  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典范………………………………45

第三节  扎实推进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46

第四节  完善立体化交通体系…………………………………49

第五节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51

第六节  配套完善公共基础设施………………………………52

第七章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桓台特色模式…53

第一节  保障粮食生产安全……………………………………53

第二节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54

第三节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56

第四节  深化农村改革…………………………………………57

第五节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9

第八章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60

第一节  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60

第二节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61

第三节  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62

第九章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64

第一节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64

第二节  推动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66

第三节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68

第四节  加快建设健康桓台……………………………………70

第十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全力推动文旅融合跨越发展……73

第一节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74

第二节  发展特色文旅产业……………………………………74

第三节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75

第十一章  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桓台

……………………………………………………………………77

第一节  守牢发展安全底线……………………………………77

第二节  完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81

第三节  保持社会和谐稳定……………………………………83

第十二章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凝心聚力为桓台现代化建设而奋斗…83

第一节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83

第二节  推进全面依法治县……………………………………84

第三节  营造干事创业、风清气正政治生态……………………86

第四节  加强规划实施监督……………………………………87

 

《桓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桓台县委关于制定桓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未来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是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行动纲领。科学谋划实施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桓台转型跨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奋力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桓台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和突破期,也是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第一节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桓台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十四五”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稳步增强。五年来,全县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较2010年翻番目标,占全市比重由八分之一提升到六分之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77.2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长39%;连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投资潜力、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新型城镇化百强县。农业发展优势稳固,小麦单产连续十年居全省首位,小麦攻关田亩产保持在822公斤以上,“三品一标”认证达到45个,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工业基础扎实有力,金诚、汇丰、博汇多次入围中国企业500强,氟硅新材料产业集群纳入省“雁阵形”集群,汇丰、东岳氟硅入围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服务业蓬勃发展,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2015年提高5.6个百分点,王渔洋故居获批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创智梦想小镇、新城江北青箱小镇入选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建筑业稳居全省建筑强县前列,累计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532亿元,一级资质以上建筑企业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荣获鲁班奖5项。开放水平持续提升,进出口总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总额分别是“十二五”时期的2.32倍、3.07倍。

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转型发展强劲有力,省级以上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达18家,主要行业关键数控化率达81%,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指数增加至73.6、全市第一;继“建筑之乡”“江北吨粮首县”再添“中国膜谷”国家级名片,成功举办三届全国膜产业“马踏湖”高峰论坛。科技创新成效显著,高新技术企业、市级以上研发平台较2015年分别增加40家、83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2.73%;跻身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县,获中国智慧城市示范项目奖。园区平台全面升级,创智谷入驻企业160余家,获批省级广告产业园;淄博(桓台)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入选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试点;膜产业示范园、新材料产业园、聚氨酯产业园、氢能产业园、中南高科创智未来小镇等平台载体全面启动,新兴产业延链成群的强劲动力加速汇聚。系统实施政府机构改革、“放管服”改革、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等一揽子改革,营商环境系统优化,市场主体由2015年的2.13万户增加到5.1万户。

城乡统筹发展成效显著城乡融合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6%,较2015年提高7.43个百分点,列入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入选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省级Ⅰ型小城市建设试点,起凤镇华沟村成为淄博市唯一入选的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获批省级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城市功能品质和发展韧性显著提升,“两环九纵九横”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92万平方米,客运中心、地下综合管廊等一批城乡基础设施工程建成投用。乡村振兴蓬勃起势,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流转率达80%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2个,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片区10个,形成了业业兴、户户通、巷巷亮、家家暖、街街净、河河清、人人诚、村村安“八位一体”乡村振兴桓台样板。

生态环境质量态势向好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环保命门”意识、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全县上下高度共识。深入推进“四减四增”行动,综合整治“散乱污”企业2271家,县域清洁取暖实现全覆盖;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空气优良率较“十二五”末分别改善20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强化工业点源深度治理,实现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全覆盖,涉水企业厂区全部设置雨污管网。生态修复接续推进,累计治理河道258.7公里,建成湿地面积近3000亩,湿地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0万立方米,重点河流断面主要指标全部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马踏湖“治用保”流域治污经验入选中组部编选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

社会民生事业再创佳绩连续13年将民生作为“一号工程”,直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财政资金五年累计达到166亿元,是“十二五”时期1.43倍。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城乡低保标准较2015年分别提高46.7%、88.9%,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0年均实现翻番。城乡教育更有品质,以改革思维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与北京十一学校实现联合办学,新建、改扩建中小学36处,全面消除大班额,城乡教育资源更加均衡优质。建立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体系,医共体建设覆盖镇村医疗机构,三级医院达到两家,308处村卫生室全部达到市级规范化标准,全县人均预期寿命达79.53岁,较2015年提高2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连续三届获评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实现镇村全覆盖,工作经验被全国推广。安全发展更有高度,成功抗击“利奇马”台风,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扫黑除恶、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社会大局安定和谐。

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两小一微”学习教育模式。强化“大抓落实、狠抓落实”之风,深入开展“走一线、摸实情、找问题、补短板”活动,领导干部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探索实行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活标准化体系,广泛推行“云党建先锋在线”平台、“情景模拟”课堂等创新模式。驰而不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在全市率先构建“清廉乡村”建设体系、率先实现村级巡察全覆盖。扎实推进监察体制改革和派驻机构改革,率先探索实施容错纠错、澄清保护、惩处诬陷工作机制,从严纠治“四风”问题,营造了风清气朗的政治生态。

第二节“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趋势加快。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世界秩序面临重大变革。国际金融危机长尾效应持续显现,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对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造成严重冲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发展潜力和韧劲强大。同时,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一系列新特征新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结构、供需结构、空间结构等面临深刻变革。

我县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起点。桓台作为全省“一群两心三圈”交汇点和淄博凤凰涅、加速崛起的重要板块和主城区“北联”的重要承接区,在新发展格局中面临重大机遇、具有重大优势;桓台产业体系基础扎实,经过多年努力,传统产业加速裂变,“四强”产业加快成长,新经济和高端产业起步起势,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人心思上、求变图强,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

同时,桓台正处在转型发展的重要拐点上,产业结构和属性不优问题依然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力度不足,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不够,民生和社会治理还有短板,干部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时代新要求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全县上下要胸怀“两个大局”,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化危为机,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第三节  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

2035年,桓台将基本建成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开放共享、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宜业宜居城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县科技创新能力、经济综合实力、营商环境便利度、对外开放活力等全面提升;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形成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建成新型工业化强县、新能源新材料强县、数字强县和科创新城;城乡区域融合协调发展,“东优西强南联北美中兴”的发展格局全面塑成;基本实现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建成法治桓台、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和更高水平的诚信桓台、平安桓台;文化软实力全面增强,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形成全域文旅特色品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塑成,建成对外开放新高地;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人民群众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第二章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宜业宜居新桓台

 

第一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贯彻省委“八大发展战略”、市委“六大赋能”行动,加快建设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开放共享、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宜业宜居城市,在新时代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作出“桓台贡献”、创出“桓台样板”。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  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用心用情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  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城市开放度、经济外向度,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第三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以着眼于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桓台发展的机遇、优势、条件、趋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  改革创新活力迸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高能级园区平台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具活力,投资消费有效提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科创新城发展加速起势,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生态更加优化,各方面创新创造热情得到充分释放。到2025年,“四新”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

——  产业能级迈向高端新旧动能转换取得重大进展,传统优势产业脱胎换骨,新材料产业形成新的强力支撑。数字农业走在全市前列,建筑业实现转型提质,现代服务业迈上中高端,智慧产业蓬勃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雏形显现,产业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45%;化工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开放发展新理念成为社会共识,对外开放生态不断优化,城市开放能力大幅提高,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城市开放度和经济外向度显著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融入深度明显加大。到2025年,全县进出口总额达到316亿元。

——  文旅融合跨越发展文化事业不断繁荣,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特色文化蓬勃发展,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市民归属感、荣誉感显著增强。到2025年,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

——  城乡品质实现跃升有机融入淄博中心城区发展格局,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乡村建设行动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极大提升。立体化交通体系成熟便捷,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更加完善,城乡实现一体融合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1%。

——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环保体制机制日益健全,生态修复稳步推进,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速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到2025年,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比例达到68%,地表水好于三类水比例达到66.6%。

——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更加健全,文化、教育、体育、医疗、住房、交通、养老等社会事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初步完成由基本民生向品质民生的转变。“十四五”期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

——  治理效能更加彰显社会治理体系不断优化,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法治桓台、平安桓台、诚信桓台建设迈出新步伐,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社会持续保持和谐稳定。到2025年,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强,社会公平正义更加彰显。

“十四五”桓台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任务

序号

指标(单位)

2020年

2025年

年均增速/

[累计]

属性

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7

预期性

2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68.61

71

[2.39]

预期性

3

全员劳动生产率(%)

7左右

预期性

4

“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

29.14

达到市平均水平

预期性

创新驱动

5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73

3

[0.27]

预期性

6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

拥有量(件)

5.25

5.5

[0.25]

预期性

7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3

2.5

[1.2]

预期性

民生福祉

8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率(%)

3.7

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同步

预期性

9

城镇登记失业率(%)

2.55

3.5

预期性

10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9.76

10.05

[0.29]

约束性

11

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3.29

3.5

[0.21]

预期性

12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7.9

98.15

[0.25]

预期性

13

每千人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0.32

3.3

预期性

14

人均预期寿命(岁)

79.53

80.5

[0.97]

预期性

绿色生态

15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20.04]

完成市

下达任务

约束性

16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21]

完成市

下达任务

约束性

17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62.3

68

约束性

18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比例(%)

33.3

66.6

约束性

19

森林覆盖率(%)

5.5

约束性

安全保障

20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30.5

30.5

约束性

21

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万吨标准煤)

完成市

下达任务

约束性

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为“十三五”累计。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为“十三五”任务目标值。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019年数据.

 

第三章  突出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全力推动创新  创业活力迸发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依托科创新城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赋能桓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四新”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第一节  推动科创新城蓄能起势

积极对接淄博科学城,站在全省全市大格局中借势借力规划建设科创新城,统筹县域资源力量,实行专业化开发运营,以5G场景应用体验区、新经济示范区、新业态活力区、创业创新引领区建设为先导,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全力将桓台打造成为淄博北部科创新城,奠定产城融合发展格局,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建设5G场景应用体验区重点依托红莲湖周边商贸设施、生活社区和红莲湖学校,布局建设5G基站、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基建项目。

——  建设新经济示范区加快推进紫光化工产业互联网项目、淄博(桓台)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产业园、易华录鲁中数据湖和CDN(边缘计算)等数字经济项目建设,逐步培厚新经济发展土壤。

——  建设新业态活力区整合红莲湖、鸿嘉商业街、885水世界、直播淄博基地等资源,大力发展夜经济、直播经济、网红带货等时尚业态。依托马踏湖,探索发展“马踏湖”论坛、迷笛音乐节等会展节庆经济,打造一批“网红打卡地”。

——  建设创业创新引领区依托创智谷,深入实施“百名博士创业在桓台”,加快完成“拥有10个行业领军人物和海内外创新团队,建设10个高水平专业研发机构,带动引进100名博士以上人才,实现100亿元产值”目标。

专栏1: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抢抓“数字山东”建设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以创新引领、数据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依托新型智慧产业技术,构架“一张蓝图”智慧城市建设系统,打造“一张大表”数字桓台管理系统,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分类建设覆盖全域的基础数据库,构建协同共享、决策科学的政务服务体系。抓住新一轮信息化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补短板、强弱项发展机遇,紧抓新基建、新型城镇化的智慧化升级,加快建设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水务、智慧公安、智慧农业、智慧养老、智慧广电等公共智慧服务系统。重点建设跨平台的智慧民生服务平台和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打造普惠智慧生活环境。

第二节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创研发投入强度,加快形成支持企业科技研发的良好生态,切实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支持企业研发创新以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为核心,策划实施一批优质科研攻关项目,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依托骨干企业优势基础,建设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引领作用的研发平台,鼓励企业申报创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支持膜产业研究院、金诚高端合成润滑材料创新中心、高端氟硅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等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支持东岳加快推进“621”泰山攀登计划。支持企业建立省外、海外研究院等“人才飞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外或国内大城市设立研发中心。深化产学研合作。完善科技成果激励机制,引导和促进企业与高校院所、科研院校共建研发平台、技术分中心、成果转化中心,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高科技研发投入强度,积极落实国家及省、市、县科技创新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开展科技、产品、品牌、业态、模式全方位创新。到2025年,各类市级以上创新平台数量位居全市前列,创新质量不断提高。

加快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次发展良性格局。支持企业在原创性技术、颠覆性技术上攻坚发力,支持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支持泰宝、东岳未来氢能等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扶持索雷工业、普恒新材料等新兴成长型企业健康成长,加快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推进创新创智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膜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中南高科创智未来小镇、创智谷、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等平台载体的吸引、孵化、聚集作用,建立科技型企业储备库,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创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引导形成科技型企业集聚发展的良好生态。

第三节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坚持人才是创新的根基理念,集聚整合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和倍增效应,通过优化政策措施吸引高端人才,加大培训交流力度培养本土人才等方式,多渠道多模式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做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打造“人才桓台”品牌。到2025年,研发人员总量超3500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达到120人,建成高水平人才发展队伍。

专栏2:做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

结合省首批《山东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9-2025)年》实施试点县工作任务和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建设多彩活力的青年创业友好型城市25条政策措施》工作责任,通过健全完善青年工作机制,整合资源维护青年发展权益,积极搭建青年成长成才的舞台等多种方式,形成全社会支持青年工作的强大合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桓台现代化建设的青年人才。

实施“科技创新团队提升”工程依托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暨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会、马踏湖膜产业高峰论坛、全国膜科学技术报告会等高端交流平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持续开展专家人才桓台行和“走进高校院所借智借脑”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学术交流频次和深度,引进院士、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院校教授等高层次人才。支持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推动人才向企业集聚。到2025年,力争打造纳入省级以上支持计划、达到国际国内一流水平的创新团队2个;以院士、首席专家等领军人才为核心,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创新团队10个;带动以各类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为中心、各具特色的创新团队30个。

建设多元化高素质人才队伍在打造创新型领军企业优秀企业家上下功夫,造就一批具备国际化视野、敢于攻坚、勇于创新、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吸引一批高层次人才。落实“淄博人才金政37条”,研究制定《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大力实施“百名博士创业在桓台”,采取柔性引进、项目引进、人才交流等形式,扎实做好各类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依托淄博东岳经济开发区、桓台经济开发区,聚集先进加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推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校企合作,加大急需研发、技术、管理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批实用型人才。依托骨干企业及平台载体,集聚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打造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高地。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设立创业带动就业专项资金,建立桓台县创业服务中心,支持各类高层次人才来桓创业,激发人才创业热情。强化人才政策创新,探索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发展的长效激励机制,以能力为标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严格落实党委联系专家制度,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优化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服务流程,协调解决高层次人才在子女教育、配偶安置、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实现“保姆式”、“一站式”服务。统筹推进人才公寓建设,保障不同层次人才的住房需求。加大教育和卫生投入,留住并吸引更多人才来桓台创业。依托重点企业和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淄博建筑工程学校,建立完善企业为主导、职业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尊才、重才、爱才、惜才浓厚氛围,不断激发创新积极性。

第四节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统筹优化政府对创新活动的服务和引导,加快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转变。尊重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落实人才、金融、财税、服务等配套措施,有效整合创新力量,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运用,最大限度提升创新效率和价值,牵引和带动区域创新实力的快速提升,积极争创国家创新型县。

营造创新创业政策环境用好用足各级支持创业创新的政策资金,落实研发费用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创业创新的扶持力度。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强化基金引导作用,运用投贷联动、股债联合等方式,引导中长期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企业自主创新领域。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和协调管理能力,建立政策集中发布平台,加强创新创业信息资源整合,全面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实施“品牌提升”行动,鼓励企业主导制定国家标准、山东标准和行业标准,积极申报专利、注册商标,提升企业市场知名度和话语权。

鼓励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实施重点企业成长培育工程,扶持科技成长型“小巨人”企业发展,培育发展一批在同行业中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产出效益高、发展潜力足的“专精特新”企业和企业集团。鼓励企业以品牌资源优势,开展产业链垂直整合和兼并重组。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与龙头骨干企业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关系,延伸完善产业链。到2025年,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或潜在独角兽企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工业总产值过亿元企业超1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80家。

拓展企业转型升级渠道鼓励企业加大技改、增资扩股、重组嫁接、盘活存量、就地转型,引导企业向研发设计、品牌建设、售后服务、市场拓展等“微笑曲线”的高附加值领域扩展。鼓励企业开展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新一轮技术改造,大力实施“机器换人”“自动换机械”“成套换单台”“智能换数字”。鼓励企业应用先进节能、节水、节材技术和工艺,实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鼓励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设备设施改造。严格整治淘汰高污染、高能耗、高安全风险、低产出效益的“三高一低”企业,为产业转型升级腾出空间。

 

第四章  坚定不移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打造高质量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巩固桓台制造业优势,夯实实体经济根基,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速打造支撑多元、质效兼优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改造提升优势产业

坚持工业强县发展战略不动摇,做好“创新绿色动能转换优存量”文章,以数字化、绿色化、链条化为发展导向,以“五个优化”为引领,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加快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做大做强高端化工产业依托金诚石化、东岳集团、汇丰石化、海力化工等骨干企业,大力实施“铸链强链”工程,强链提质推动产业高端发展,推动产业链、价值链迈向更高环节,实现由资源驱动的传统石化基地向技术创新驱动的多链条现代高端化工产业集群转变。以淄博东岳经济开发区、马桥化工产业园、汇丰化工监测点为载体,延伸发展石油炼化及精细化工产业链、氟硅材料产业链、聚酰胺产业链等主导产业链条,扩展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提升基础化工精深加工能力,推动化工产业向绿色、高端方向发展,打造省级绿色高端化工产业基地、国内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园区。到2025年,化工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专栏3:高端化工产业重点项目

重点推进降油增化提升工程,PBS可降解塑料项目,催化裂化升级改造项目,渣油裂解制化工原料项目,高端特种油及配套工程项目,丙烯酸酯橡胶及特种混炼胶项目,碳三综合利用项目,聚烯烃改性材料项目等。

推动轻工产业特色发展。依托博汇、科勒、宝恩、仁丰、海思堡、黄河龙、云涛等企业,实施产业链延伸工程,推进纺织、造纸、洁具、皮革、塑料、家具等轻工产业转型升级。引入管理信息系统、物联网、工业4.0等新技术,引导数字产业对传统产业升级赋能,打通产业链路。通过加强创意设计、技术改造、推广“互联网+”运营模式等方式,进一步丰富产品内涵、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品牌影响力,引导产品向科技化、系列化、高档化方向发展。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适应多元化消费需求,促进新技术、新工艺在轻工行业的应用。

专栏4:轻工产业重点项目

重点推进陶瓷缸套、陶瓷阀门项目,针织品技术改造项目,高档卫生陶瓷洁具技改项目,高品质蛋白肠衣生产项目,瓦楞纸板生产项目,海思堡服装个性化定制,生物活性物生产项目,消毒湿巾建设项目,高档宠物用品生产项目,高分子复合材料垃圾桶项目,木门及办公家具生产项目等。

第二节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顺应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优势,做好“着眼未来高端引领扩增量”文章,突出以人工智能赋能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高端制造业、智慧产业,打造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体系。

新材料产业支持企业开展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创新攻关及推广应用,重点推进氟、硅、膜、聚氨酯、无机新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化发展。突出“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建设桓台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淄博东岳经济开发区氟硅材料产业园、膜产业示范园,马桥化工区聚氨酯产业园,加快形成集群发展优势。支持骨干企业发展精细化工材料,推动企业向高性能、低成本、低碳方向发展。依托东岳集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重点发展含氟精细化学品、有机硅材料、聚氨酯材料、功能性新材料等产业,进一步突破含氟功能膜等关键技术,推动新材料产业沿链聚合、集群发展。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建成淄博新材料产业基地。

专栏5:新材料产业重点项目

氟硅新材料:有机硅单体及有机硅下游产品深加工项目,有机硅下游高附加值材料深加工项目,有机硅密封胶项目,高性能含氟聚合物项目,一氯甲烷、甲烷氯化物及配套四氯乙烯项目,生胶、混炼胶、硅油项目,聚偏氟乙烯项目,聚全氟乙丙烯项目,可溶性聚四氟乙烯及配套四氟乙烯项目,聚四氟乙烯纤维智能工厂技改项目,氟橡胶及配套偏氟乙烯项目等。

聚氨酯新材料:新型高性能聚醚多元醇项目,聚氨酯新材料及配套产品建设项目,新型高性能聚醚多元醇二期扩建项目,双氧水法环氧丙烷装置及配套双氧水装置项目,聚氨酯和表面活性剂项目等。

特种纸质新材料:高档信息用纸及化机浆项目,高档包装纸二期项目,生物机械木浆项目,碳纤维(碳纸)材料产业化项目,特种材料项目。

膜产业:中国膜谷示范项目,膜产业园示范项目,防水卷材用交叉强力膜技改项目,聚四氟乙烯微孔膜项目,高铁动车牵引逆变器(灭弧罩)用高韧性耐极寒树脂增强膜新材料项目,拉伸缠绕膜项目,膜分离组件、设备及其配件项目,高性能气体分离膜产业化项目等。

其他新材料:新旧动能转换(新材料)试验区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多元醇项目,化工新材料项目,硅基新型功能涂层材料制造项目,环境友好型辐射固化涂层新材料,高性能陶瓷基板研发项目,改性尼龙项目、MMA等。

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抢抓氢能产业发展风口,聚力突破氢能源发展关键技术瓶颈,建设氢能产业园,发展氢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完善氢气提纯、制备、储运、加注等布局,助力淄博打造氢能生产应用标杆城市。支持东岳未来氢加快氢能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研发,打造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氢燃料电池关键部件及材料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与美国空气等行业领军企业深入合作,实施加氢示范站、氢气净化等项目,全力打造氢能示范区,探索建设马踏湖氢能小镇。鼓励资源循环利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服务产业,以东岳集团、金诚石化、汇丰石化、创尔沃等企业为重点,突出抓好低碳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示范基地等项目,重点发展节能技术与装备、环保技术与装备和节能环保服务等,加快节能产品、能源冷暖热泵系统等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步伐。到2025年,打造形成氢能等清洁能源利用示范区和产业集群。

专栏6: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项目

新能源:氢能产业园项目,马踏湖氢能小镇项目,氢能燃料电池膜及配套化学品产业化项目,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项目,干气制氢装置PSA改造项目,冷能循环利用制液氧,液氮项目和天然气制氢项目等。

节能环保:东岳能源中心项目,“太阳能+生物质+低谷电”智能转换技术项目,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余热利用低温水供热项目和化工产业园区工业蒸汽项目,环保新型材料加工项目,废旧机电修复及废旧金属交易市场提升改造项目,废旧钢铁加工配送和报废机动车拆解回收项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项目,废旧电池回收、检测及修复利用项目,VOCs深度综合治理项目,生物质颗粒及生物质燃烧器具制造项目,工业固废综合处置利用项目,制革含铬固废资源化无害化高温气化处理项目,板式能量回收显热换热器技术改造项目,延迟焦化装置密闭除焦及异味治理项目,高COD降解去除技术研发项目等。

高端制造业把智能制造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农机机械、汽车零部件、电器、齿轮、膜装备等高端制造业,提高系统集成能力,鼓励智能车间建设及首台套重大装备推广应用。坚持智能化、集成化、精密化发展,鼓励巨明机械、太极搪瓷、格尔齿轮、汽车弹簧厂、长江粮机等企业围绕专用设备领域与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引进关键核心技术,提升高端制造产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鼓励企业提高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水平,推动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综合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25年,形成集制造商、服务商、运营商等较为完善的机器人及高端制造产业体系。

专栏7:高端制造业重点项目

重点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高端装备制造)试验区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智能化中压开关元件及成套设备及使用环保型中压气体的绝缘开关柜制造项目,传感器及芯片电子封装新材料生产项目,辐照交联电缆技术改造项目,胶装、精装书刊自动化智能化项目,车间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模板三维柔性设计与智能焊接一体化技改项目,配料智能流水线升级改造项目,商用车悬架零部件智能生产项目,大口径钢丝网增强聚乙烯复合管道及硅芯管技改项目,氟化氢装置自动化提升改造项目,工业搪瓷高端设备及配件项目,智能化工厂技术改造项目,大型工程机械用精密齿轮技改项目等。

智慧产业抢抓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依托科创新城创智创新集聚区,引进培育产业大数据、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型智慧产业,打造新经济发展强引擎。着眼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力实施智慧化改造,建设一批智慧园区、智慧平台、智慧企业,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以“数字山东”战略为指引,以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深度融合为主战场,加快构建形成数字基础设施支撑有力、数据资源体系相对完善、数字化治理和服务模式创新的发展智慧产业新体系。

专栏8: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化和产业智慧化

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化。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以数字经济发展为主线,大力发展智慧产业。以淄博(桓台)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作为主要平台,打造数字经济园区,力争形成10万平方米的人工智能孵化、大数据研发服务业集聚区,50万平方米的人工智能制造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智慧产业产值超100亿元。

加快推进工业智慧化。鼓励企业上云,争取企业云计算应用达到省内领先水平。依托森荣新材料打造面向工业现场的制造工艺优化场景,依托山东汽车弹簧厂打造面向工业现场的质量和能耗管理优化场景,依托海思堡打造面向客户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优化场景,围绕汇丰石化SAP打造面向企业运营的管理决策优化场景。

加快推进农业智慧化。以数字化赋能农业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粮仓、数字菜田、绿色智慧物流、农产品网络电商。建设智慧农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成“智慧农业”体系。加快推进智能温室大棚等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服务业智慧化。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智慧化发展,为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提供高层次、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支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向智慧化发展。

第三节  建设“中国膜谷”

依托现有膜产业基础,以发展先进膜技术及产业为方向,积极构建膜产业生态体系,重点建设“五个基地,四个中心”,坚持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全面提升,推动上下游产业链高度融合,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中国膜谷”。

专栏9:中国膜谷任务重点

五个基地:膜基础材料产业基地、膜制品产业基地、膜装备产业基地、膜配套产业基地、科技创新基地。

四个中心: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科技成果孵化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科技国际合作与培训中心。

实施膜产业补链递接工程巩固提升在膜产业领域多种产品和技术的世界领先优势,大力发展以“氯碱膜”“燃料电池膜”为代表的选择性分离膜和功能膜等高性能膜材料。积极推广产业链纵向延伸与横向拓展,推进配套发展、错位发展、互补发展,提升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着力推动产业向水处理、工业除尘、光伏、新型显示、锂电池、医疗等应用领域辐射。积极探索和开发新的应用领域与范围,拓展膜产业技术的外延,形成更加丰富的产业链条。引导企业在不同产业链之间挖掘和探寻产业合作的机会,吸引在特定产业领域具备专业技术优势的企业实现区域内的产业再分工和再协作,形成企业集团与专精企业双轮推进式的区域产业协同网络。

聚力打造高端化膜系列产业集群借力山东膜学会、膜产业运维协会等资源,高标准建设“中国膜谷”膜装备制造示范基地、膜产业示范园。以服务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抓手,打造垂直一体化的产业发展体系,通过膜材料产品延伸至下游终端应用,培育壮大一批膜产业骨干企业,构建形成以东岳、森荣为核心的区域推动型力场效应。创新发展模式和理念,构建膜材料、膜制品、膜装备与应用和配套设备于一体的产业集群,积极建设产业发展平台,发挥产业向心力场作用。重点发展反渗透、纳滤、超滤、MBR、陶瓷膜等高性能液体分离膜,电驱动膜、电池隔离膜及医用膜等特种分离膜和光电膜等新能源膜,打造技术领先的膜产业特色产业集群,建成全国最大的膜产业集聚区和高端产业引领区。

支持膜产业创新发展与中国膜工业协会共同举办“中国膜产业发展峰会暨膜产业“马踏湖”高峰论坛和全国膜科学技术报告会,积淀“中国膜谷”文化,做大“中国膜谷”品牌。加大膜产业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打造膜科技交流合作中心和膜产业人才培养交流基地。以发展集成创新战略为抓手,全面提升膜产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全方位、多角度推进膜产业专业化进程,打造国内膜技术策源地。鼓励建设公共研发平台和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大力提升膜材料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先进高效的膜产业链生态体系,形成集研发、转化、生产、应用于一体的产业体系,集培训、标准、信息、检验检测融于一体的产业支持体系,走出“中国膜谷”建设发展的创新模式。

第四节  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

主动把握服务业扩大开放、居民消费层次提升、“互联网+”等发展新机遇,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化工产业及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

优化服务业结构。统筹布局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商贸会展、文化创意、科技服务、休闲旅游、养老产业等新兴业态。加快发展精准匹配桓台产业结构的法律服务业,吸引更高水平的律师事务所来桓服务。重点发展金融商贸、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三大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定位清晰、布局合理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到2025年,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以上,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70%以上,构筑与工业强县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抓好柳泉北路集聚带现代服务业发展,用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平台,支持上瓷易购等企业发展壮大,打造鲁中地区建材行业电商领军企业。以互联网技术应用为导向,以优化重点城区商业网点布局为着力点,推动商贸业由商品销售向引导新消费、生产和健康服务方式转变,加快提升商贸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品牌化水平,促进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依托互联网技术,加快面向公共服务的健康、医疗、养老和职业培训等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完善智慧公共服务体系,充分满足居民对健康、养老和职业培训等日益多样化、便利化、智慧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发挥紧贴淄博新城区和高铁新城的优势,发展集餐饮、采摘、民宿等于一体的都市休闲度假旅游业态。

专栏10: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高标准建设省级创智梦想小镇、新城江北青箱特色小镇、氟硅新材料集聚示范区、红莲湖文旅经济发展示范区、马踏湖生态旅游区、唐华路北延步行街、重点工业企业旅游区、新城古镇文化区、葵丘文博展示区。

推动金融产业发展壮大实施产业基金业集聚行动、资本市场突破行动、“金融赋能”科创产业行动和金融发展业态提升行动。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完善企业信用评级服务体系,夯实企业信用基础,高质量开展资本对接上市,实现金融资源配置与产业转型升级紧密对接,通过债权、股权融资及公私合营(PPP)、民间主动融资(PFI)等方式,对重大项目和重要平台建设提供全面高效的资金支持和配套金融服务,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发展多元化、普惠金融服务主体,建立完善现代金融服务全业态。扩大金融开放,加强区域金融合作。强化地方金融监管,促进金融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引进保险、证券、融资租赁、金融租赁、商业保理、基金管理、消费金融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基于大宗物资流通的基础优势,以信用体系建设为支撑,打造供应链金融体系,以新型金融体系为运贸一体的现代物流业赋能。在金融业振兴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优势产业物资资源集聚优势,积极招商引入以丰仓化工、中能源(淄博)等企业。支持鲁中钢材供应链核心贸易企业发展,支持天齐、新城等大型建筑企业成立大宗建材供应链服务公司。探索招商引入国内四大交易所的大宗物资期货交易交割仓,吸引产业链相关商贸企业、供应链平台服务企业入驻桓台。推动家泰等产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服务项目建设。

全面振兴现代物流业依托小清河复航工程、滨淄莱高铁等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和重要交通设施,紧抓与山东高速合作机遇,构建科学合理的“公铁水联运”和集装箱式运输体系。依托中汇物流、和济集团铁路专线,发展商务贸易、保税仓储、期货交割等业务,建设大型综合物流基地。建设鲁中规模化钢材物流交易基地。积极拓展国际采购、分拨分销、多式联运等增值业务,依托产业物流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与多式联运中心的枢纽功能,建设形成以供应链服务企业为主的现代物流产业,打造集科技研发集群、投融资金融服务集群、智慧云仓产业集群和电商产业集群于一体的物流总部基地。开展区域化工产品物流合作试点,做强科创新城国际陆港服务核和中汇物流、鲁中国际、和济建材、唐山、马桥、小清河港口六大物流园区,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化工产品物流基地。着力打造化工产业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管道物流等多样化物流平台。依托联华超市、信誉楼超市的冷链物流前置仓,泓基农业合作社的产地预冷集配、分拣、商品化预处理冷库等冷链物流仓储设施,解决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到2025年,建成立足鲁中、联通齐鲁、服务全国、通达国际的综合服务型国际新陆港。

专栏11:现代物流业重点项目

加快推进国际陆港经济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建设项目,智慧物流园项目,山东高速鲁中产融物流园项目,化工产业物流园区,齐鲁智慧物流产业大数据平台项目,中汇公铁物流园等。

深度推进“两业融合”以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为契机,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推动化工、轻工、高端制造等产业逐渐由单一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融共生、协同发展。快速发展智能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创新设计等新的制造模式,以及服务外包、平台化、定制化、信息增值等新模式新业态,发挥现代供应链市场、需求和绩效创造优势,以现代高端服务业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搭建研发设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金融、商贸等服务平台,整合制造业内部投入要素间的关联性与互补性,构建围绕各产业园区核心主导产业集群的区域服务体系,形成产业共生、资源共享的开放、互动、协同发展格局。依托山东高速、中汇、和济、恒兴等物流园区,打造金融商贸、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新样板。

第五节  推进建筑业转型提质

持续巩固“建筑之乡”的产业基础优势,以推进建筑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模式,通过数字化升级、产业链延伸、市场多元化策略,探索由建筑产业向“建筑+工业安装产业”补链强链的发展路径,全面提升建筑业发展水平,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筑业供给侧改革,支持建筑业企业参与前端产品开发以及下游建筑材料、建筑产品生产销售,以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信息化管理等手段优化配置业内资源,推动建筑业由单一施工向工业化、产业化迈进,形成桓台建筑业核心特色优势。支持建筑企业面向城市品质提升、工业现代化技术改造等新兴市场提标扩面,增加市政、工业安装等资质范围,培育壮大专业管理与施工队伍。支持建筑企业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成套装备产业,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现代化。支持建筑企业推行基于BIM的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及管理模式,贯通投资开发、咨询、设计、施工和工程供应链管理等全部环节,将项目重点转变到国家大力推行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和水平。支持建筑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发出更多的专利、工法、标准和专有技术,提高建设工程科技含量。

拓展建筑业市场布局巩固拓展省内市场,积极开拓省外、国外市场。引导企业通过与国内知名开发商、大型央企合作或工程分包等方式,以“长期稳定、平等互利、合作双赢、共同发展”为合作主旨,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达成战略认同、共同发展的合作目标,借壳参与境外建筑市场运作。借力山东与新疆等西部省份的战略合作政策,积极推介优秀施工企业参与西部省份市场开发,保持企业在省内外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鼓励盛华建设等企业,加强与中石油、中寰球等公司合作,继续在伊拉克、沙特、吉尔吉斯斯坦等市场站稳脚跟,开辟马来西亚等新市场。

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实施大企业、大集团、高资质发展战略,培植壮大旗舰企业,加快龙头企业发展和品牌创建。借力省市有利政策,集中力量扶优、扶强、扶大,培育一批资质等级高、资产规模大、发展活力强的建筑企业集团。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引导支持实力强、人才多、品牌好的企业,通过改组、联合、股份合作等形式进行资源整合。鼓励建筑企业基于自身优势参与政府及社会项目投资。建立以信用管理为基础的金融支撑系统,建设以集采集供为功能的建材物流园,以及产教融合的专业劳动力市场,引导建筑业企业“凤凰归巢”。

专栏12: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

重点推进建筑智能制造工业园,鲁中地区钢材集散中心和装配式建筑制造基地,建筑塑料模壳生产项目等。

 

第五章  对接融入新发展格局,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坚持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快拓展对外开放空间,努力在新发展格局中争当重要支点和重要链接,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活力。紧抓中国加入RCEP带来的高水平开放机遇,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一节  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市场作用,最大限度释放改革创新制度红利。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迭代升级,着力建设效率高、服务优、收费低的政务服务环境,资源跟着项目走的要素保障环境,让企业家放心投资、舒心经营的市场监管环境,具有安全感的社会法治环境。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全面实施“一网通办、智慧秒批、精准服务”模式,推行政策找人、上门服务。健全以发展规划为导向,财政、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等紧密配合的政策体系,增强政策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健全完善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和合法性审查机制,深入整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严厉打击侵权假冒、地方保护,全面改善市场秩序,依法平等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加强民营企业司法保护,全面保护民企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种类型财产权。实行重要政策、重大事项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畅通社会各界参与政策制定渠道。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落实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数字政府,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共享和社会数据融合应用。深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

充分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全面落实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畅通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吸引民营企业更多进入公共服务领域。进一步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按照上级部署要求,有序推进能源、道路、通讯、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对企业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行非禁即入、非禁即准。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个转企、小升规”,积极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完善优胜劣汰机制,不断提升市场主体质量。支持企业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培育新生代企业家队伍。开展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行动。加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环境和政策体系。认真落实关心关爱企业家十条,对优秀企业家通报表扬、宣传推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推动数据开发交易。积极参与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权益市场化交易。加强要素价格、交易监管,引导市场主体依法合理行使要素定价自主权,推进要素交易信用体系建设。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大国有资本资源整合力度,支持县属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探索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园区专业运营、现代物流等领域成立国有资本公司,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和资信等级,发挥国有资本支撑和带动作用。不断完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机制,增强县属国有经济活力、创新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深化财税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建设,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评价。按照国家部署,深化增值税、资源税改革,稳妥实施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改革。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加强常态化风险评估预警,有序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持续推进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鼓励企业改制和上市挂牌,广泛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能力水平,增加直接融资比例。

推进省级园区改革创新发展坚持市场化和去行政化方向,推进园区系统性、整体性改革,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运作模式,实现园区建设发展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加快园区投融资体制改革,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发展和建设。建立完善激励竞争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实施以“亩均税收”为主的绩效评价体系。

第二节  打造高能级发展平台

持续深化淄博东岳经济开发区和桓台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管理团队,激发开发区发展活力。进一步优化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园区产业向专业化、集群化、关联化发展,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实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产业新区。

优化提升省级重点园区推动开发区深度融入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充分发挥末端培育承载作用。加强对开发区的统筹规划,完善开发区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开发区功能优势,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加大政策资金倾斜力度,整体推进开发区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开发区规范化、智能化、安全化、绿色化水平,有效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优化提升开发区路网和雨污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

专栏13:重点园区发展方向

台经济开发区:依托汇丰石化、巨明机械、中南高科等,重点培育提升石油炼化及高端化工、机械制造和现代物流优势产业,着力发展新材料、智慧产业、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把园区打造成为发展活力更高、研发能力更强、产业布局更优的高端产业集聚区、开放发展引领区和招才引智示范区。

马桥化工产业园:坚持“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带动战略,依托金诚石化、海力化工、蓝星东大、尚正新材料等企业,聚焦聚氨酯产业、聚酰胺产业、聚烯烃产业,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拓展延伸产业链条,通过优化配套、强化服务引导,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

淄博东岳经济开发区:围绕氟化工、硅化工和膜等拉伸产业链,积极布局新一代氟高端深加工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打造世界一流的氟硅材料产业基地。围绕“四纵四横”道路交通框架,完善中心路东段建设,探索推进西外环北延至S29连接线的道路建设规划。高标准规划建设危化品仓储物流中心、园区应急中心、危废固废处理中心。依托东岳集团智能管控中心,持续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打造闭环式安全园区。

培育发展专题园区平台继续创新优化“区中园”、专业园区运营机制,实行差异化扶持政策和分类指导,瞄准特色新兴产业,培育一批聚集效应明显、错位发展的专题园区平台。依托创智梦想小镇、膜产业示范园、新材料产业园、聚氨酯产业园、中南高科创智未来小镇、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等园区,通过双招双引、搭建平台,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传导示范基地。

专栏14:培育发展专题园区平台

创智梦想小镇:建设金融服务超市、产业研究院、创意创新创业服务基地,发展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电子商务、互联网+、高端研发生产、总部经济服务等产业。打造以优美新城空间为载体,以科技金融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主体的智慧产业集聚区、高科技人才创业中心和技术成果转化基地。

膜产业示范园:依托现有膜产业基础原料优势,重点发展特种分离膜、离子交换膜和新能源电池膜、食品用高阻隔膜、建筑用膜等现有原料基础良好的膜材料;加快发展高附加值的光学膜、电子和汽车用高阻隔膜、血液透析膜等,打造国内最有特色的高性能膜材料产业基地。

新材料产业园:依托普恒新材料无机高分子纳米新材料应用,实现新材料集聚发展,打造新材料家居产业园、新材料家居品牌街和涂装示范展示中心、生产制造中心、应用成果交易中心、原材料交易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形成区域新材料集聚核心区。

聚氨酯产业园:以技术创新为先导,瞄准国际先进技术,重点发展面向汽车、航空航天、电子领域的高端聚氨酯和特种聚醚,推动聚氨酯组合聚醚及制品、聚氨酯弹性体、聚氨酯密封剂等新型聚氨酯材料做大规模,实现聚氨酯产业高端化、差异化、定制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聚氨酯新材料产业基地。

中南高科创智未来小镇:引进高端膜产业、工业自动化、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大数据等无污染高科技产业,建设集机器人、高端医疗器械、高端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及生产,标准化厂房及孵化器建设,产业园建设运营等为一体的产业小镇,打造淄博先进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集聚区。

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规划设立桓台县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完善公共设施配套,主要吸纳创智谷孵化项目及符合省市县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落地,打造新旧动能转换传导引领示范基地。

第三节  拓展对外开放空间

深入落实《中共淄博市委关于大力实施改革开放赋能打造高水平开放型城市的意见》,大幅提高城市开放度和经济外向度,努力打造高水平开放型城市。

积极对接融入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部署大力开辟“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主动承接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省会经济圈、济淄一体化等重大发展战略溢出效应,积极融入淄博综合保税区建设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发展、服务贸易交流、优化营商环境等领域全面深化开放。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通各类要素循环堵点,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引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和跨境电商平台,提供全流程集成服务。用足用好外经外贸政策,鼓励引导企业抱团“出海”发展。用足用好儒商大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招商平台,深化与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合作,大力引进一批国内龙头企业和品牌企业。深化实施“六个一”平台招引机制和“双专班”招引落地模式,用好平台招商、峰会招商、代理招商、基金招商,全力引进一批“中字头”“国字头”、双“500强”企业和铸链延链补链项目,推动产业创新链、价值链、生态链延展突破。

大力实施国际自主品牌培育工程强化“龙头企业”骨干支撑和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积极性,推进外贸企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商标注册和品牌推广,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品牌,支持企业在境外开展商标注册、体系认证和专利申请。引导并鼓励企业境外收购和租用国际品牌、兼并国际品牌企业。支持新材料、新能源出口品牌企业提升研发能力,扩大产能,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到2025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16亿元,对外货物出口年均增长5%以上,培育5家进出口过亿元的新材料、新能源龙头企业。

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积极对接优势产能,主动开拓贸易新市场。积极参与“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山东品牌产品”环球行、网上行、中华行系列活动。发挥“建筑之乡”对外工程承包竞争优势,鼓励企业采用项目总包、与央企对接分包等方式,积极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力、公路桥梁、房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石化工程建设,带动成套设备、建材、技术和服务出口。鼓励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建设资源基地、生产基地、综合服务基地、研发设计基地,积极布局营销网络。鼓励企业强化与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提高对“一带一路”沿线等重点国别、新兴市场的参与度,用好出口信用保险对沿线项目的支持政策,巩固提升“一带一路”市场份额。到2025年,境外参展企业达到100家,出口成交额力争达到10亿元。

创新发展外贸新业态抓好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服务功能,为中小微企业出口提供优质服务。支持出口企业利用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进行网上推介及接单,扩大外贸企业网上接单能力。大力培育本土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企业,重点支持“水火土网络”、零点跨境电商和海思堡电子商务等电商平台发展。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生态圈,深化与方达电子商务园的战略合作,积极推动淄博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引导其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创建跨境电商示范园区。

推动进口贸易结构优化支持大宗商品进口,鼓励金诚石化、汇丰石化原油自营进口,稳步扩大进口总体规模。用足用好国家和省级进口贴息政策,加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充分发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平台作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进口促进活动,不断优化进口产品结构。积极融入国际陆港建设规划,逐步降低进口运输环节能耗较高的汽车运输比例,提高管道、铁路等绿色运输比例,不断优化进口运输结构。积极与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等港口和四大期货交易所对接,筹建进口液态化工产品期货交割仓,不断优化进口空间结构。

第四节  精准发力扩大内需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推动形成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桓台作为。

增强投资带动作用紧抓项目建设不放松,实施“双班”推进机制和问题协调“三张清单”制度,优化项目服务保障,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快投产快达效。紧盯新基建、新经济、补短板强弱项等重点领域和各级政策支持方向,策划储备一批关键性、引领性重大项目,全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形成“四个一批”良好格局。高标准推进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有效释放消费潜力。强化“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强化土地要素统筹和精准对接。完善用地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差别化土地供应制度,采取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长期租赁方式供应工业用地。落实“亩产效益”评价改革,用好区域授信额度,推动要素资源精准高效配置。超前谋划、专业策划专项债项目,不遗余力做好对上争取,力争专项债规模最大化。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释放民间投资潜力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多点发力释放消费潜力紧抓消费升级大趋势机遇,完善促进消费支持政策,加大多元化、个性化、多层次供给,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畅通城乡消费市场衔接,鼓励本地产品消费吸纳,优化净化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大力发展夜经济、直播经济、网红经济、“网红打卡地”等时尚新业态。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增长,大力发展“夜游、夜娱、夜餐、夜购”等消费业态。探索“直播1+N”营销新模式,拓展建设“淄博直播”实践服务平台、“桓台融媒商务直播”,打造“桓台优品”系列特色产品品牌;推广社区智慧便利店、村级农家店,农业企业及园区布局直营店,提升旅游市场热度,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第六章  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推动城乡品质实现跃升

 

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以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实现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空间布局与功能布局相统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促进区域融合发展。

积极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县域南部与市中心城区的全面对接、深度融合,北部与高青县融合协同发展,通过区域统筹协调,突出地域特色发展,提升旅游休闲、健康医疗、教育培训、商务会展等综合服务职能。全面对接淄博市“四强产业”,基于自身产业基础加强在新材料、高端化工、建筑业、现代物流等方面的协作和对接。紧紧围绕淄博市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发展战略,全力争取“县改区”,积极融入全市“张桓周淄”四位一体和“主城区增容三个圈层”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桓台与市中心城区产业布局、基础建设、公共服务、社会民生、生态建设等全方位无缝衔接、融合发展,加快淄博北部一体化进程,打造淄博北部城市次中心。

优化总体空间布局续夯实“十三五”时期提出的“一心三极、两区两网”发展基础,加快县城与果里镇、唐山镇融合发展,围绕全域打造“东优、西强、南联、北美、中兴”的发展格局。

专栏15:“东优西强南联北美中兴”的发展格局

东优。重点发展化工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布局管道运输管理中心、化工监测点、大宗产品交易中心为特色的东部产业区,使东部成为桓台国际陆港建设的重要空间载体。

西强。以马桥镇为产业核心,打造千亿级高端化工产业集群;以新城镇、田庄镇为核心,提升文化品质,打造新城江北青箱特色小镇,发展特色轻工产业,实现建筑业“凤凰归巢”。

南联。发挥创智谷的创新引领作用,依托科创新城规划建设,实现南部区域与市主城区融合发展。基于济青高铁淄博北站和济青高速出入口交通区位优势,实现桓台经济开发区TOD高质量发展。

北美。依托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和3A级景区优势基础,积极推进小清河通航工程,把好城市上风向空气治理关口,强化生态保护治理;集中吸引一批科技研发、文创服务、旅游开发、数字经济产业入驻,把起凤镇和荆家镇打造成“生活美、生态美、文化美、建筑美、产业美”的五美后花园。

中兴。重点繁荣新材料和商贸、金融、餐饮、文化娱乐及其他服务业业态,实现中心城区“三兴旺三领先”—商业兴旺、文化兴旺、教育兴旺,城市品质领先、智慧管理领先、医疗服务领先,实现少海街道、索镇街道、唐山镇融合发展。远期与南联战略联动,将果里镇一并纳入中心城区联动发展。

优化产业总体布局优化发展省级经济开发区、化工产业园、马踏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构建形成“一核两翼引领,重点园区突破,地域特色鲜明,全域联动发展”的总体布局,重点打造工业城市转型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品质提升区、建筑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区,打造淄博北部经济重要增长极。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产城融合水平。集约节约土地等要素资源,为全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要素支撑。

专栏16:产业总体布局

一核。主要围绕科创新城打造现代服务业及新兴产业集聚区。以创智谷作为先行区,发挥创智梦想小镇的服务集聚作用,同时启动科创新城核心研发区建设,组建科创新城“大脑”,通过人才、数据、技术集聚,形成智慧产业集聚区、高科技人才创业中心、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在带动桓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力争成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及科技创新发展核心服务中心,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新动能建设提供示范。

两翼。即东南翼桓台经济开发区,西北翼淄博东岳经济开发区。以现有主导产业为依托,形成以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化特色园区。

重点园区。优化提升省级经济开发区和马桥化工产业园,重点突破现代物流产业园、马踏湖旅游度假区等重点园区。

完善各镇、街道布局定位将各镇、街道作为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阵地,强化特色产业发展,保持城镇独特面貌。按照集约化、特色化的要求,通过引进优质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基础配套、提升区域功能,实现提档升级。持续推进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推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大力发展科研、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通过资源与空间整合促进镇街发展质量提升。

专栏17:各镇、街道布局定位

索镇。依托现有优势服务业,引进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提升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积极推进鲁中内陆港与山东高速物流兼并重整,重点发展外向型产业,打造淄博公铁海路运输自贸区运输集散枢纽和外向型产业集群。

田庄镇。完善先进制造业集中区布局,打造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小城镇。推进医疗养老服务业,打造康养小镇。深入挖掘史家遗址、红色文化、辕固文化等资源,打造齐鲁文史名镇。以“田园生态循环农业基地”为带动,打造田园乐养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

唐山镇。推进化工产业创新绿色、动能转换,打造绿色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聚焦“中国膜谷”发展,打造全球技术领先的功能膜材料研发生产基地,规划建设氢能产业园。融入县城提质增容发展趋势,探索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模式,加速农村居点向城镇社区集中。

新城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设富硒山药农产品产业基地和田园综合体,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名镇,依托新城江北青箱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打造北方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典范和人文宜居城镇。

起凤镇。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产业培育壮大为抓手,突出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医疗器械产业。依托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级特色小镇基础优势,积极发展草苇柳编、湿地旅游、文化创意、休闲康养、住宿餐饮等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产业规模化。

马桥镇。坚持大企业带动、新经济引领发展理念,突出发展高端化工、聚氨酯产业,建设千亿级化工产业园区。科学规划新生小城市建设发展布局,完善城市休闲产业设施,提升宜业宜居城市品质,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

果里镇。抓好发展平台优化,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培育和壮大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高档建材等优势产业,形成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积极融入“四位一体”“科学城”发展战略,打造桓台南部现代新城区,加快千亿级经济强镇建设步伐,跨入全省经济强镇行列。

家镇。围绕小清河淄博港的建设,打造小清河临港经济带。建设农业旅游示范区。

城区街道。重点提升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发挥中心城区引领作用,引导东部城区优化提升,培育商业娱乐、医疗康养、旅游服务等区域服务职能,构建城市生活服务核心与经济集聚中心,塑造创新资源和高端服务的集聚核。

第二节  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典范

以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移制度,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造“人、地、钱、技”等关键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城乡融合发展典范。

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有力有序有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让更多有意愿在城镇落户的农民工进入城市、融入城市。建立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吸引人才来乡村、留住人才在乡村、用好人才为乡村。加强人才聚合、团队建设、财政扶持、成果转化等制度建设和政策统筹,理顺政府、企业、市场之间的关系,让各类人才在农村干事有平台、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

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突出工业拉动作用,传导带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吸纳更多劳动力“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以特色小镇作为城乡要素融合的重要载体,打造集聚特色产业的创新创业生态圈。把农业园区作为重要平台,优化提升各类农业园区质量和水平。创建一批城乡融合典型项目,通过市场化方式设立城乡融合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重点支持典型项目,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重点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明确乡村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的定位,构建事权清晰、权责一致、中央支持、省级统筹、市县负责的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机制。按照公益性和经营性对基础设施进行区分,健全分级分类的投入机制。合理确定城乡基础设施统一管护运行模式,鼓励政府用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引入专业化的企业,提高管护的市场化程度,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管护。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可持续的城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城乡生活、生产突出问题,积极引导农业生产向集约、绿色、高效、低碳道路加快发展。围绕农业种植、养殖、加工和流通等环节,充分挖掘农业资源、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优势,加快发展终端型、体验型、智慧型、循环型新产业新业态。巩固粮食产业优势,加快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确保粮食绿色、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打造优质粮食种植基地。

第三节  扎实推进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

以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围绕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四个方面,打造突发公共事件常态化应急防控等七大亮点体系,推动城乡全域融合发展。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着力推动城市形象、城市功能、城市管理水平全面升级,构建现代化城市格局,打造城市会客厅、全域公园城市,全力提升城乡品质。

提升城市形象做好与淄博市主城区对接,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启动全域公园城市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以精心、精致、精细的标准,扎实开展城市品质提升行动。编制完善县城总体城市设计,重点做好柳泉北路、北西五路区域的城市设计工作,做好各高速、国道出入口的窗口形象,全面推行城市设计,明确城市风貌,体现城市文化特色。开展“僵尸设施”整治工程,对裸露土地和重要路段节点进行品质提升,增设融入“城市会客厅”“公园城市”理念的建筑物,建设一批口袋公园、带状公园和城市绿岛,提升园林景观效果,打造更具桓台城市特色的精品绿地。以乌河、东猪龙河、涝淄河等河滨绿地为依托,建设连接、贯穿公园、自然保护地、风景区的带状休憩、健身路径。有序推进城市主干道、出入口、城市窗口、主城区等重点部位的夜景美化亮化,突出桓台特色,增加文化内涵,营造景观多样、色彩丰富、动感时尚的城市夜景亮化效果。

专栏18:提升城市形象重点项目

重点抓好红莲湖及少海公园提升工程,红莲湖景区提升改造项目,桓台县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大会战,城区路灯项目,马踏湖近自然人工湿地工程(乌河入湖口人工湿地二期),马桥镇新生小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孝妇河下游分洪河道治理工程项目,预备河治理工程项目,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等。

提升城市功能统筹布局“城市、组团、社区”三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街头游园、社区医疗、公共厕所、垃圾分类回收点、充电桩、智能快递柜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便民市场、早餐点、家政服务部等小型商业设施,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充足、方便的便民服务。积极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建设标准停车场。在县域范围内推广和实施“智慧停车项目”,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共享各类停车资源,建设智能引导、智能管理、智能收费、智能分析的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形成全县停车泊位“一张网”。加大对老旧小区的改造力度。稳步推进雨污管线分流、绿化亮化、人行道路铺装等工程。安装视频内容解析设备,完善小区安全防控体系。增加或改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建立布局优化、结构合理、公益与效益相协调的农贸市场布局体系。重点加强农贸市场内生活服务及卫生保洁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建设功能完善、区块明晰的农产品综合市场。对城镇规模较大的、有具体实施单位的、具备改造条件的集贸市场进行筛选,探索将乡镇大集改造成为天天便民市场,提升城镇的商业贸易活跃度。

专栏19:提升城市功能重点项目

重点抓好高温水供热管网工程、中心大街雨水工程,经济开发区道路及雨污水管网综合提升工程,供水设施提升改造项目,生活饮用水水质提升项目,果里镇东和嘉园棚户区改造项目,唐山镇棚户区改造项目,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起凤社区建设项目等。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体现人文关怀”思路,每年提升改造1-2个便民疏导区(点)、便民市场,引导流动商户入市进场经营。按照“清理存量、严控增量”的原则,强化问责追责、部门联动联合惩戒和属地管理责任,对新增违法建设“零容忍”。推进物业服务的标准化、品质化、精细化、智慧化,实现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四位一体”管理全覆盖。优化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和路长(街长)制管理模式,突出抓好户外广告整治、城区建筑垃圾处置、道路扬尘治理、星级示范路创建、市容“六乱”整治等重点工作,推动“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转变,使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更有温度。

专栏20: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重点项目

重点抓好智慧停车项目,法律顾问队伍建设项目,法治基地建设,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项目,技侦工作站建设等。

第四节  完善立体化交通体系

充分利用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地方铁路、国省道干线、管道物流等基础建设相关政策,积极筹划和对接各类大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构建“公铁管水”立体交通网络全力打造“国省道成网、高速环城、高铁通城、货铁连城、管道汇城、水运达城”的立体多维交通发展格局。加强与山东高速集团合作,以全省公铁水联运区域核心为定位,不断完善“公铁管水”联运体系。

谋划推进立体化交通网络借力济青高铁与济青高速,强化桓台在山东省东西向主通道上的交通区位优势。借力沾(化)临(沂)高速建设,提升桓台南北向对外交通通达能力。在S29连接线附近规划建设一条高速公路。依托小清河淄博港桓台港区建设,高标准打造水运物流陆港产业园。同时,扩大县域内管道运输规模,构建全县“公铁管水”多元综合运输体系,优化重大交通设施集散系统,增强全县辐射和带动能力,为国际陆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优化同城化交通网络围绕高铁新城路网建设,加快贯通齐新大道、齐祥路、齐风大道、齐桓路、齐泰路等多条“断头路”,打通与主城区融合的最后“堵点”。实施北京路北延项目,构建起直达西部主城区的大动脉。突出抓好上海路北延、南京路北延、起马路拓宽、淄博科学城联通、小清河淄博港桓台港区等重点交通工程项目。加大“撤县设区”争取力度,争取轻轨一号线向桓台延伸,推进“张桓周淄”一体化发展,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快速路等交通设施,加强与淄博市主城区同城化交通联系,全面融入淄博市中心城区。

完善内部交通网络拓展“两环九纵九横”骨架路网,优化各镇15分钟到县城、15分钟上高速、县城15分钟进市区的“315”生活圈。强化城乡路网一体规划设计,畅通城乡交通运输连接,加快实现县镇村道路联通、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规划建设一中西路南延(中心大街-G308)、赵家南路(规划东周路-一中西路),东岳路南延(桓台大道-G308)、辽河路(华山路-规划唐华路)、华山路(海河路-辽河路)、开发区中心路(东岳路-少海路)、槐荫路(工业街-开发区中心路)、工业一路(兴桓路-槐荫路)、规划纵三路(桓台大道-赵家南路)、连接线西延至胜利河路、东岳西外环北延工程等城市道路工程。规划建设桓台北客运站和马踏湖客运站,建设新业态交通运输体系平台。

专栏21:道路交通设施重点项目

重点抓好加快小清河复航及淄博港码头,红莲湖学校配套赵家南路、一中西路道路及管廊管线工程,镇南大街(顺河路-东镇路),渔洋街(桓台二中-一中西路),东岳路(开发区中心路-王徐路),开发区中心路(东岳路-少海路),赵家南路(张北路-乌河顺河路),顺河路(桓台大道-赵家南路),镇府街改造(张北路-乌河),华山路(海河路-辽河路),辽河路(华山路-西五路),旅游路(红莲湖-新城镇),桓台大道西延工程,上海路北延工程桓台段(黄河大道至小清河南岸),少海路北延,淄博科学城路网贯通工程,唐华路等县道中修工程,起马路拓宽工程(东猪龙河至上海路段),唐华路北延工程,起凤镇海王路建设项目,淄博至东营扩能改造平改立工程等。

第五节  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以数字化智慧化为引领,加快推进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

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基站布局和商用步伐,在生产制造、公共安全、能源联网、应急管理、医疗教育、专业园区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建设5G专网,推进重点区域深度覆盖和全县功能性覆盖,构建“万物互联”网络体系,为传统产业和群众生活提供增值服务。超前布局区块链基础设施,为商品溯源、供应链金融、数据资产交易、数据安全和保护等区块链典型应用做准备。促进光纤网络和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融合发展,开展IPv6网络建设,提升IPv6用户普及率和网络接入覆盖率。推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和有线无线卫星融合一体化建设,提升三网融合水平。

加大基础数据自动采集设施建设统筹推进数据分块管理和集中管理,探索跨区域共建共享机制,完善公共服务、互联网应用、重点行业和大型企业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引导数据中心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布局发展,减少人力和时间投入,提升政务服务和社会管理效率。建立健全与上级数据中心的互联机制,促进信息、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加快传感器技术、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等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加快建设窄带物联网(NB-IoT),推进NB-IoT在公共服务、生产制造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面向5G技术的物联网与信息消费示范建设。推进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环卫设施、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改造与5G信息网络、传感技术融合建设,构建市政设施管理感知网络系统。统筹传感设备、无线通信设备、控制设备和摄像头等图像采集终端和感知终端在交通、给排水、能源、通信、环保、防灾与安全生产等城镇公共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应用,为实现公共服务和管理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提供设施和技术支持。

专栏22: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重点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基地,5G基站建设项目,齐鲁5G产业联合创新中心项目,CDN(边缘计算)项目,鲁中数据湖项目,齐鲁智慧物流产业大数据平台项目,地理信息智能大脑地理信息产业园项目等基础设施,县城智慧化改造提升项目,智慧社区单元人脸门禁建设,社会治安全息感知系统建设,智慧化社会治安防控和应急管理应用平台建设项目,5G警联锁暨流动人口管理项目,智慧治超系统等建设。

第六节  配套完善公共基础设施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统筹考虑供热、燃气、给水等基础设施的服务区域,推进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统筹规划城镇污染物收运处置体系,因地制宜统筹处理城镇垃圾污水。提升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速县城与周边融合发展。推进海绵城市、机非分隔带建设,改造雨污合流管网及老旧小区配套管网。继续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方针,不断加快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健全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按照“上拦、中滞、下排”和蓄泄兼顾的方针,统筹考虑城乡防洪减灾需求,全面提升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切实提高水旱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强化水资源智慧化管理,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对水资源进行科学调配和管理,坚决遏制和依法打击违法取用水行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城乡供水管理,提升供水能力和水质标准。做好供水设施维修维护,对饮用水水质进行净化提升,由饮水安全向饮水品质过渡。

 

第七章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桓台特色模式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数字化赋能农业发展全链条、农村治理各领域、农民生活各方面,大力发展新兴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做美乡村环境,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活力,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生态宜居乡村样板区。

第一节  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巩固粮食产业优势,加快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产业化经营,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稳步提升粮食产能持续抓好粮食稳产高产工作,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发挥好粮食生产“3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粮食主导产业稳产高产”“良种良法支持配套”“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五大优势,促进粮食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积极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推进优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优质小麦种子繁育基地建设,力争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33.5万吨。实施绿色优质高效粮食创建活动,建设粮食攻关区、示范区、辐射区,带动粮食生产由产量增加向质量提升转变。强化技术和模式攻关,选育推广优质、多抗粮食新品种,推广小麦宽幅精播、夏玉米“一增四改”等粮食高产栽培技术,深入挖掘粮食生产潜力。

推动粮食安全和粮食高质高效相统一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项目,提高耕地质量水平。推进粮食储备,鼓励加工流通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自主储粮和经营。加快精准农业试验示范区等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烘干仓储区建设步伐。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和装备支撑,推进灌溉体系现代化改造,实施良种支持配套,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探索建立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开展耕地质量变化、灌溉水质变动、重大自然灾害、农产品市场供需失衡等风险监测预警,提高农产品供给安全因素实时监测、预测预警和快速指挥处置能力。提升粮食和重要战略物资收储调控能力,保障粮、棉、油、糖、肉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

第二节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新基建等重大机遇,抢占产业风口、走在时代前列,以打造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为引领,积极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技术推动农业农村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抢占现代农业发展制高点、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

积极发展“新六产”拓展农业多种功能,鼓励发展以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新六产”,延伸拓展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农耕体验、观光休闲产业链条。依托自然风光和农业物种资源优势,打造集生态、文化、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农业与乡村旅游。培育农业新型业态,加快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大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着力发展农村电商,打造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电商品牌、电商村镇,发展高科技农业、创意农业、农业众筹、个性化定制农业等新型业态。重点发展本地特色农产品的直营直销,推动农产品的销售中心和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引导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经营效益。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改造提升、扩大生产规模;支持梨花面业做大“梨花驿路”品牌。

抓好特色农业品牌建设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完善以优势产品和特色产业为支撑的品牌农业产业体系,以抓优势特色蔬菜规模连片发展为重点,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以“齐品淄博数字农谷”整体品牌形象为引领,充分发挥新城细毛山药、马踏湖白莲藕、四色韭黄、实干芹菜等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优势,大力发展高效果蔬农业、特色畜禽水产、优质玉米小麦等特色农产品,提升品质、做大规模、做强品牌。立足桓台优势农产品品牌,集中扶持润邦、博信、泓基、新坐标、麦吉邦等骨干企业发展壮大。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田园综合体、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壮大休闲、旅游、观光农业。

提升现代农业数字化水平推进落实《打造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行动方案(2020—2025)》,以数字化赋能农业发展,贯通“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全链路,大力发展数字粮仓、数字菜田、绿色智慧物流、农产品网络电商,推动农产品优质优产、快速通达、优品优价。建设智慧农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搭建涵盖基础地理信息、农业信息等多种应用数据的数据中心,建成信息安全可靠、系统运行稳定的智慧管理、智能生产、全程追溯“智慧农业”体系。依托全国性农业平台和行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智能温室大棚等项目建设,建设农产品直采生产基地,培育壮大本地电商平台,打造阿里数字农业山东仓。以数字化赋能农民新生活,构建文化、教育、远程医疗、便民服务等信息化共享平台,全面提升农村群众生活舒适度和便利度。

专栏23:现代农业重点项目

重点推进现代智慧农业项目,粮食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业智慧生态园建设项目,现代高效农业田园综合体项目,生态农业旅游田园综合体项目,智慧农业电商园区项目,数字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数字化冷链物流和教研学基地,葡萄园数字化平台建设项目等。

第三节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

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和乡镇区域服务中心功能。充分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和农民意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建设。立足乡村发展水平,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统筹推进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一村一策”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加强村庄科学规划和建筑设计,支持优秀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下乡服务,打造美丽乡村。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实现城乡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加快农村公路改造,积极探索创新“四好农村路+”的工作理念,让农村路网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调动镇、村及企业的积极性,通过打造一路一特色、一路一景,实现道路品质提升。持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推动城镇集中供气、供热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信息进村进户,加快5G、大数据等向农村布局。实施农业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引导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等资源向农村倾斜,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实施乡村文明行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深入推进农村改厕管护长效机制,加大农村污水治理力度。巩固农村危房改造排查成果,确保农村住房安全。

推动农村治理现代化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抓好美丽乡村连片建设和后续管护工作,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巩固提升清洁取暖、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成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推进城乡环境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大会战,实施美丽乡村连片创建,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深化“抓镇促村”责任制,推动农村党建工作信息化、数字化。实施“三农”人才倍增计划,打造高素质农业农村人才双创队伍。

第四节  深化农村改革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探索新型农村经营模式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扶持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的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经营模式,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动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加快释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红利。对通过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土地整治等方式新增的耕地和建设用地,优先用于保障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和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仓储等设施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农村空闲宅基地有偿使用、有偿退出和内部流转机制,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收储整理和效益评价机制,提高农村土地使用效益。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具体路径,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运用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理念,突破土地整理、指标交易等方面的瓶颈制约。

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生产、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导向、“三资”为主体、金融信贷为补充的多元化筹资渠道。落实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工作,扩大农业经营主体可用于担保财产的范围。加快推动农村资产、资源价格评估及交易流转等配套机制建设。加强涉农金融机构与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融资对接。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稳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规模,探索创新信用互助模式。

完善农村组织保障体系以党建为引领,系统化推进农村组织工作。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完善专业化选配、专业化培养、专业化激励“三个体系”建设,拓宽村党组织书记来源渠道,实现村“两委”干部全覆盖培训,打造强有力的村级班子。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全面建强、村村过硬。高质量推进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完善党员“先锋指数”分类考评办法,推行“党建+网格”积分制管理,建立“党员常态化示范带动机制、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工作机制、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乡村善治机制”,在党员教育管理及基层组织管理上走在全省前列。

第五节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防止返贫和新致贫;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完善项目资金资产运营管理机制,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和监督,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激发困难群众内生动力,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到2025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逐步完善,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第八章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绿色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第一节  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原则,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完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强化生态区域管护,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加快构建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生态系统。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构建全域城镇体系结构、空间格局、基础设施网格格局以及生态、农业、文化保护和发展格局,实现“多规合一”,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严格实施国土空间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实施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核心的生态空间源头管控制度,守牢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统筹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实施重要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坚持开源、节流、管水并重,构建具有更强承载力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全面实行林长制,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扎实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完善自然资源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检测评估。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监管。

第二节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统筹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打造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桓台。

推动空气质量显著改善聚力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整治,严格落实扬尘污染整治各项措施,坚决扭转PM10对大气环境质量的突出影响,有效遏制道路扬尘、施工扬尘、堆场扬尘、工业扬尘等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以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为重点,大力提升VOCs排放收集率、去除率和治理设施运行率,大力推进工业涂装和包装印刷行业高效VOCs收集治理设施建设。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以重污染天气应对为抓手,用更多主动减排来抵消不利气象条件带来的负面影响,研究制定秋冬季小时值超标企业应急管理办法。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的监督检查,确保应急减排的落实效果。到2025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68%以上。

推进水污染防治继续深入构建“三横五纵两湖六湿地”生态水系建设,强化对湿地建设和运营工作,最大程度的发挥湿地生态效益。构建农村黑臭水体排查监管体系,建立县负责、镇监督、村参与的管理及清理维护制度,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体净化、水系连通等手段,有效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深化河长制、湖长制,抓好乌河、猪龙河、杏花河主要河流巡查。抓好雨污分流工作,加快推进雨污管网改造,有效避免管网溢流现象。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和化工园区地下水监测井规范化建设,设立“一井一档”,建立完善的地下水监测机制,按频次开展水质监测,保障地下水安全。

推进固废、土壤、噪音等污染治理加快固废综合利用能力建设,强化固废、危废的产生、存放、处置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违规处置行为。有序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严格控制受污染土壤投入使用。压实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主体责任,开展污染隐患排查、进行自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土壤污染。推进噪声污染防治,加强营业场所和建筑工地等管控。实施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常态化开展全民环保教育实践。

第三节  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加强土地、水资源等集约利用,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形成低碳节约、绿色文明的发展模式,打造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

完善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深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县域重点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深化“全员环保”工作机制,强化“环保吹哨、部门报到”协调联动机制,形成环保工作合力。持续深化刑责治污,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高压态势。

全面促进能源节约强化源头控制,严格执行环境准入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支持绿色清洁生产。实施高耗能行业能效提升行动,开展产业园区和重点企业能耗分类评估,积极推进生态化、绿色化、循环化升级改造。建立节能监测预警机制,对能耗超标的行业(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加强调控。开展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推进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燃煤电厂和污水处理厂改造。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力度,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推广能源合同管理市场化节能减排新机制。

推动土地集约利用积极推进土地利用“五量”调节,形成土地高效集约利用新体系。强化“底线”思维确定全县建设用地“终极规模”,控制总量;对新增建设用地进行增减动态管控,优化增量;加大低效用地清理力度,加快盘活闲置低效土地,腾出发展空间,盘活存量;建立建设用地和增减挂钩指标有偿使用机制,用好流量;实施土地利用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质量。推进工业用地“亩均效益”评价,提升集约用地水平,落实新增建设用地“零增长”,实现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双提升”。

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实施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加强饮用水源地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建设,强化水环境治理,加快重点河流断面整治。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尾水深度处理工程,加强中水回用,提高中水利用率。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避免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建立健全地下水污染监测和预警应急体系。

健全垃圾循环利用体系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配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收集运输设施,建立有效处置渠道。以物联网技术为载体,以无接触式和嵌入式分类回收工具为手段,以分拣中心为枢纽,实现农村、工业园区、社区等场景的全覆盖。建立建筑垃圾及大宗固废、危废综合处理中心,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大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循环利用研发投入,重点突破建筑垃圾、大宗固废、危废等的处理技术瓶颈。鼓励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智能化处理设备,引导形成较为成熟的建筑垃圾、大宗固废、危废处理产业链。

 

第九章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优化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动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设健康桓台,推动由基本民生向品质民生的转变。

第一节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探索建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就业体系。

以就业促增收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强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广“互联网+就业服务”,构建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推进就业创业信息与政务、产业、投资、贸易等数据共享和融合利用。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制度。加大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加强重点群体就业保障,精准施策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健全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统筹城乡就业政策,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制度,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加强社会保险补贴、见习补贴等政策落实力度,进一步发挥就业创业优惠政策援企稳岗作用。

优化收入再分配调节机制全面扩大城乡居民收入来源,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市场报酬机制。制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行动计划,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稳步提升最低工资标准,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进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鼓励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将拖欠工资问题突出的领域和易发生拖欠的行业纳入劳动监察重点监控范围。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鼓励发展社会捐助等慈善事业。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行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不断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土地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加快三产融合,鼓励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引导农民增收致富。引导农民接受新理念、新技术,推动各种要素交叉融合,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增收技能。落实“三位一体”基层劳动纠纷化解机制,发挥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作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紧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扶助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挖掘农业增收潜力,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第二节  推动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推进教育质量均衡为目标,以促进教育管理水平均衡为突破,以教育现代化建设为统领,建立和完善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长效机制,办好普惠学前教育,打造高质量基础教育,搭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断促进教育公平。

建设普惠学前教育全面建立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资源充足、公益普惠、优质高效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设立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学前教育发展的资金投入。按照全县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新建或扩建公办幼儿园,引导社会力量建设普惠性幼儿园。不断扩大县内幼儿园优质教育资源,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全面提升幼儿园办园质量,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覆盖面,新建、改扩建一批幼儿园,推进城区直属公办幼儿园建设,扶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将各镇辖区内的公办性质幼儿园统一纳入各镇中心园,实现镇村一体化管理。全面完成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的要求,实现小区配套幼儿园优先举办为公办幼儿园或委托举办为普惠性幼儿园。

打造高质量基础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重点推进红莲湖南部区域和东部城区教育资源优化,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推动创新高品质示范高中发展,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持续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搭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产教融合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搭建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升淄博建筑工程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扩大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推进渔洋中学综合高中试点工作,支持建设鸿巢医养职业学院等民办职业学校,支持淄博建筑工程学校打造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建立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成本补偿机制,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实行联合订单式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着重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研发中心、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工程,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通过网络双师同步课堂,加快城乡教育均等化发展。到2025年,实现教育资源、教学质量、软硬件设施、智慧化水平等全面提升,建成与产业发展、人才培育相适应的现代化教育体系。

专栏24:发展优质均衡教育重点项目

重点推进互联网+教育O2O平台建设,鸿巢医养职业学院项目,红莲湖学校建设项目,职业中专新建学生宿舍项目,东和嘉园小学及幼儿园项目,风华小学项目,桓台县实验学校幼儿园项目,花溪地小学项目,鸿嘉星城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桓台县特殊教育学校新建康复楼项目,桓台县第二实验幼儿园项目,桓台县经济开发区小学项目,桓台二中西小学项目,创智幼儿园、小学、初中项目等。

第三节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要求,健全覆盖全面、城乡统筹、权责清晰的可持续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各类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

健全社会保险体系继续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权责清晰、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落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探索新业态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保障方式。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医疗救助力度,规范分类施保措施,提高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和重病患者的保障水平。加强贫困和重度精神病患者收养和治疗服务力度。加强城市流浪人员救助管理,关注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完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落实孤儿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保障政策。加强儿童福利设施建设,改善供养康复设施条件。将困境儿童保障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加强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建设。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提供兜底保障。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实施无障碍通行建设行动。实施动态监测,对慢性病贫困人群、住所破损的困难人群、低保人群、残疾人随发现随鉴定,及时落实救助及保障政策。夯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动态调整城乡低保标准,逐步实现城乡低保标准统一。

加大多层次保障力度探索对本地高层次人才及来桓台创业就业人员住房补助政策,进一步完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制度,提升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效率,实行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与市场化补贴保障并举,并逐步过渡到以货币化补贴为主的保障模式。实行廉租住房与公共租赁住房并轨运行,创新住房供应模式,探索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坚持把拥军优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拥军上突出服务战斗力,优属上突出解决军人“后路、后院、后代”等实际问题,努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加强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建设,加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和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救助力度,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全面落实军人待遇和各项优抚政策。

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全面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发展原则,建立和完善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的制度体系。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坚持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完善分性别统计制度。实施妇女发展规划,全方位优化妇女发展环境。拓宽妇女就业渠道,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积极构建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先进性别文化,完善落实规范性文件性别平等评估机制。建立妇女享有全生命周期健康的管理、服务和保障体系。落实国家生育政策,提高优生优育服务,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缩小妇女发展的城乡、群体差距。加强特殊困难妇女群体民生保障。全面贯彻落实儿童优先原则,保障资源配置对儿童基本需求的高度优先。实施儿童发展规划,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全面提升儿童综合素质。完善儿童监护制度,健全基层儿童保护机制,加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落实困境儿童保障制度。提升儿童营养及食品用品质量安全水平,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治理机制。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完善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促进发展家庭服务,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社区服务范围。

第四节  加快建设健康桓台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入实施健康桓台行动,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生命健康服务体系。

完善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机制把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作为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内容,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健全完善以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中心,县级医院、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预防控制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监测体系。建立结核病防治综合服务模式,加强耐多药肺结核筛查和监测,规范肺结核诊疗管理。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有效应对流感、布病、手足口病、麻疹等重点传染病疫情。保持控制和消除重点地方病。加强艾滋病检测、抗病毒治疗和随访管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联防联控,做好做足“防大疫、打大仗”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储备等工作。实现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严格做好“应检尽检”和全员核酸检测准备,全面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确保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机制,加快推进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到2025年,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控制在千分之二以内,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控制率均达到50%以上。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有序就医新秩序。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档升级。对桓台县人民医院、桓台县中医院、桓台县妇幼保健院等大型医院提标改造。加强与省级、国家级医院合作,完善远程医疗会诊机制、相关专科疾病转诊的绿色通道等相关工作。建立多层次医疗供给体系,确保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国家基本标准或推荐标准。建成桓台县云医院平台,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诊断覆盖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打造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建成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形成农村地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落实新建小区配套社区卫生服务用房政策,合理增设社区卫生服务站。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现省级以上卫生乡镇全覆盖。深入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县成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使用改革。加强职业卫生工作,推进健康企业建设。坚持中西医并重,实施中医临床强优行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优势专科、龙头专科救治能力。到2025年,人均期望寿命达79.9岁;万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35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100%。

大力发展体育运动扩大群众健身场所,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抓好全民健身设施提档升级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体育健身体系,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学校和企业事业单位体育场地有序向社会开放。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好县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作用,加强科学健身指导。丰富品牌赛事,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提升竞技体育水平。高水平举办国家级环马踏湖轮滑马拉松大赛、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大型赛事。

推动养老服务健康发展盘活各镇村卫生院、卫生室、福利院、养老院等资源,科学规划区域型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合理布点,以中心带点,实现县镇村(居)养老服务三级联动。积极推动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有效提升城乡养老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发展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医疗养老服务业,以鸿巢康养基地、桓台康寿养护中心(与田庄卫生院共建)为示范点,为城乡老年人提供自理、介助、介护一体化的多层次、多样化居住护理服务。推进“两院一体”模式发展,扩大覆盖面。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医养结合项目,依托县人民医院三级综合大医院在淄博市领先的危急重症方面的医疗技术实力,加快重点医养项目建设,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走在全省前列。建成社区居家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以“手机APP+呼叫公司+虚拟养老院”网络平台为载体,整合养老服务机构和社会资源,构建以呼叫救助、服务调度、居家照料为主的智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支持家豪、大爱阳光等养老服务机构加快发展。

专栏25:“健康桓台”重点项目

重点抓好鸿巢康养示范基地,唐山镇医养结合项目,百老会养护院项目,桓台县人民医院颐养家园项目,医养结合保健服务中心项目,田庄镇卫生院康寿养护中心二期建设项目,云医院建设项目,骨伤医院门诊、病房楼建设项目,中医院新院建设搬迁项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改造提升项目,基层公共卫生改造提升项目,精神病医院新建病房楼项目,桓台县人民医院加速器机房建设项目等。

 

第十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全力推动文旅融合跨越发展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行动,提高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大力推进桓台特色工业文化建设,实施文物保护传承发展工程,大力发展特色文旅产业。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区域特色文化品牌,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

第一节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公民道德建设,重视市民文明素质培养,倡导文明有序的社会风气,提高文明城市创建水平。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行动,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和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推动媒体资源深度融合,构建多位一体、快速联动、无缝衔接的全媒体传播矩阵。

第二节  发展特色文旅产业

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内涵,注重对历史建筑、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全面提升旅游资源品质。创新提炼桓台特色工业文化,打造“协会+公司+基地+品牌”多渠道的产业融合平台,鼓励优秀企业拓展工业旅游空间,赋能提升品牌价值,使工业旅游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动能、新产业,扶持发展黄河龙、海思堡、长江粮机等工业旅游示范点。将历史文脉与城市建设更好融合,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彰显“齐韵水乡渔洋故里”品牌形象,推动文旅、工旅、农旅、学旅融合共进。加快乡村旅游转型发展,全力推进精品民宿、乡村养生、乡村度假等产品建设。依托马踏湖生态旅游小镇建设,发挥马踏湖草苇柳编湿地旅游文化特色产业优势,鼓励传统手艺规模化经营,打造中国(马踏湖)“一带一路”手工艺品生产基地,规划建设手工艺品论坛、联盟、博览会。依托王渔洋廉政文化基地,建设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依托葵丘遗迹建设葵丘文博苑,打造集文化、旅游、生态于一体的国家级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县城主要街道、红莲湖、少海公园、乌河城区段等景观带为重点区域,打造特色夜间旅游聚集区。到2025年,全县文旅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5%,成为全县新的支柱性产业。

专栏26:文化旅游重点项目

加快推进中国(马踏湖)“一带一路”手工艺品生产基地项目,文旅商业综合体项目,葵丘文博苑项目,新城江北青箱特色小镇,红色教育基地和军人公墓,红莲湖配套885水世界项目,885商街建设项目、东岳国际文旅综合体项目等。

第三节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产品丰富、覆盖全县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满足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

强化多元文化要素赋能突出桓台县“齐韵水乡·渔洋故里”特色城市文化定位,将齐桓公、齐景公、鲁仲连、辕固、王渔洋等桓台历史文化名人以及马踏成湖、新城王氏家风等人文历史有机融入。按照“优化、整合、建设、提升”要求,通过建筑单体、景观绿化、雕塑小品等多种形式,促进文化元素与城市建设充分融合。开展历史文化街区周边环境风貌整治,改造基础设施,修缮历史建筑,打造有影响、有活力、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推进城乡文化设施一体化建设,实施文旅精品创造工程,弘扬桓台优秀传统文化。整修或新建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方志馆等文化设施,优化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增添城市人文魅力,展现城市形象和现代化风采。发挥县乡村旅游协会作用,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激活乡村文化活力。引导泓基悦色农庄、百萃源等乡村旅游示范点有选择性地植入地域文化元素,打造集生态涵养、休闲观光、科普体验、文化传承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田园综合体。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坚持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以实施重点保护工程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遗产保护体系和传承机制,加强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提高文化旅游遗产保护利用水平。对各类文物本体及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和管控,合理保存传统文化生态,适度发展文化旅游、特色生态旅游。规划编制文物保护展示工程。加强文物数字化建设工程,强化文物资源系列产品。探索多元化的文物建筑、历史建筑活化利用途径,促进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开发建设协调发展。大力扶持乡村记忆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发展,让文物讲好“桓台故事”。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坚持共建共享,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科技馆覆盖体系,打造城市文化综合体。打造书香桓台品牌,推进城市书房、书吧,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建设。积极探索新的阅读推广服务方式,提高数字化阅读体验服务水平。构建县镇村三级全民阅读体系,打造“15分钟阅读文化圈”。强化融媒体建设,加快地面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型升级,完成本地节目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建设。实施法治文化基地建设工程,开设特色法治课堂。

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丰富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志愿帮扶等多层次公共文化供给形式。高标准开展送戏下乡、送戏曲进校园等活动,着力提升“5+N”模式升级版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以节日为主线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打造桓台县“民俗文化艺术节”文化品牌。持续推进“七彩摇篮”公益学堂、“一艺一普及”公益培训进基层及“让非遗飞”系列推广活动。

 

第十一章  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桓台

 

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以防范化解影响安全稳定的突出风险为重点,以社会治理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平安创建活动为抓手,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桓台”。

第一节  守牢发展安全底线

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基层基础建设为保障,着力建机制、补短板、强能力、促协同,全面提升各类安全保障水平,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保障。

强化公共安全保障治理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做好政治、意识形态、财政金融、粮食能源、公共安全、生态环保、交通运输、森林防火、洪涝干旱,以及学校、医院、公园、超市、电影院、养老机构等重点人群聚集地等领域安全工作,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深化“食安桓台”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落实食品安全有奖举报,严惩重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新格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保障药品安全,加强药品安全监督管理,调整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发挥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监管作用,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药品监督管理水平。保障治安安全,大力推进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实施智慧警务,加大以社会治安全息感知设备为重点的技防投入力度,创建智慧平安园区、智慧平安校园、智慧安防小区,推进群防群治、“警网融合”。保障网络安全,提高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能力,引进和培育工控安全试点示范企业,支持工控安全监测平台、服务平台、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工控安全保障水平。在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工控安全试点示范应用,引导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提升安全检测、态势感知和应急处置能力。

保障经济运行安全做好中长期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准备,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预防机制和能力建设,完善应急预案,确保骨干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科技创新、骨干人才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加强重要经济指标动态监测和研判,建立健全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有效机制,鼓励企业建立供应链需求链备份系统。深化能源领域改革,完善能源供应应急预案,确保重点领域和季节煤电油气运综合运行保障。守牢水利、电力、油气、交通、通讯、网络、金融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筑牢经济稳定运行根基。

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着力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建立覆盖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企业自觉把安全生产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全力保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进一步厘清和压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网格化、实名制”安全监管体系。以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为抓手,将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贯穿于应急管理工作全过程,构建企业自主建设、政府分类引导、社会有效支撑的风险管控长效机制,有效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引导企业完善规章制度,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在已建成的各类信息化系统基础上,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基础信息库,拓展网络节点,消除监管盲区,实现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强化安全生产宣传体系建设,构建政府、企业和培训机构“三位一体”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推进企业、社区安全文化全面发展。加强监管监察能力建设,加大执法监察的频度、强度和覆盖面,开展各行业主管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加快形成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

健全应急防控体系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防控体系,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医疗救治工作预案与自然灾害、社会稳定等其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效衔接。补齐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实验室能力短板。建设运用好桓台县医院急救医技中心、桓台县云医院、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等,健全完善疾病防控、应急指挥、医疗救治、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实施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提高自然灾害工程防御能力。加快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加强城市防洪防涝与调蓄设施建设及农业、林业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工作。整合气象、水文、地震、地质等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构建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立完善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的应急指挥体制机制,完善灾后救助和恢复重建机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开展常态化应急疏散演练。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应急体系,构建常态化运转的军民联合管理体系,完善部门、军地、社会力量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贯通。扩大应急广播覆盖范围,推动管理网络化、运行智能化。到2025年,大型公共设施能够快速转化为救治和隔离场所,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平战结合、科学高效、功能完善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防控体系。

第二节  完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

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着力提高对影响群众安全突出问题的精准打击力、对动态环境下社会治安的主动防控力、对安全生产风险隐患的综合治理力,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安业、安居、安康、安心的良好环境。

全力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加强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八小工程”、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精细精准工程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信治等“六治”融合的社会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减轻基层特别是村级组织负担,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健全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

打造数字治理新模式构建数字政务治理体系。围绕“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政府治理的广泛深度融合。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体制改革,构建“数字政府”建设管理新体制。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支持上级信息系统网络体系,打造统一安全的电子政务云平台、政务大数据库、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构建形成大平台共享、大数据慧治、大系统共治的顶层架构,促进互联网和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决策、社会治理和市场监管机制,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政务服务高效化、社会服务精准化,推进政府廉洁、高效运行,提升城市数字化治理能力。推进政务服务自助终端、材料共享库建设,打造“一次办好”政务服务平台。推广智能政务微厅,实现远程视频咨询和指导、材料远程递交和网上审批。加快推动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打造“全县通办”新模式,实现“全域受理、属地审批、就近取证”。

构建社会治理智慧服务系统绘制社会精准化治理“一张图”,按照“区域管理网格化、统筹推进信息化、公共服务精准化、社会治理精细化”总体思路,瞄准城市治理“智能化”,加快现代科技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搭建集经济运行、城市管理、应急指挥、社区服务、公共安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化应用平台。依托公安系统网络,建设居民住宅安保防控和应急管理系统、县域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信息资源大数据应用平台及风险防控系统,通过物联网感知及大数据分析,实现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环境状况、社会治理全面监测和预警智能化。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打造智慧消防、智慧安全、智慧环保、智慧物流、智慧停车、智慧交通等系统,建成智慧天眼应急管理平台。构建“一网三库一平台”全县社会信用体系,按照“信用山东”建设的相关要求,加快推进“诚信桓台”建设,搭建企业信用数据库、个人信用数据库、信贷信用数据库和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健全以信用为核心的社会治理和市场监管机制,加快构建社会共同参与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第三节  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深化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实行信访积案常态化化解机制。建立健全非诉讼纠纷一体化解机制,强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平安桓台建设,持续开展反邪教斗争和抵御境外势力渗透,坚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坚决防范和打击新型网络犯罪。坚决打好禁毒人民战争,推动制毒物品管控智能化、信息化,实现精准、精细管理。

 

第十二章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凝心聚力为桓台现代化建设而奋斗

 

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汇聚形成全县上下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一节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桓台落地落实。学习运用中国共产党百年宝贵经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进一步健全完善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深入做好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和激发各方面积极性。加强国防教育,促进人防事业发展,深化军民融合发展,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第二节  推进全面依法治县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法治桓台、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推进,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保障作用。

完善法治环境坚持法治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准确把握法治桓台建设的新要求和新内涵,依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法治政府、法治市场、法治社会“三位一体”建设。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严格公正规范文明执法,确保法律法规得到严格实施,各类违法行为得到及时查处和制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经济社会秩序得到有效维护,对行政执法的社会满意度显著提升。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媒体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和群众诉求。

强化法治保障严格规范重大行政决策制定和执行,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确保在法治框架下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以《法治山东建设指标体系》为引领,积极推进县域法治实践和探索,努力提升群众法治建设满意度。全面实施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加快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大力培育发展公共法律服务组织,促进法律服务业发展,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法治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以推进政府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优化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组织、行政监督体制。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防止政出多门、政策效应相互抵消。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执法事项。进一步整合行政执法队伍,继续探索实行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提高行政执法能力水平。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实施全面普法,促进全面守法,推动党员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升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全面依法治县和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少数”,树立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导向。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注重通过法治实践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普遍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职权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恪守依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等依法行政基本要求,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模范,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政府各项工作。深入推进司法责任制及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深化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宣传教育。

第三节  营造干事创业、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夯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持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提高行政服务效能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巩固深化党政机构改革成果,深化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优化事业单位布局,理顺政事关系,推进机构职能体系更加协同优化高效。大力弘扬上甘岭、长津湖战役精神,以排头兵的姿态、先遣队的担当、急先锋的闯劲,快决策、快执行、快突破、快见效,拼出发展加速度,不断丰富依法服务、高效服务、特色服务的“桓台服务”品牌内涵。全面落实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积极推进社会承接主体和事项的落实,加强跟踪和评估。

扩大政府信息公开健全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和保障机制。依法落实行政权力运行、财政资金使用、公共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公共监管等重点领域的信息公开工作。主动向社会公开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等,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公共事业领域的办事流程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增强政府网站服务功能,建设完善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便民服务网络平台、网上电子审批等公共服务与信息公开平台。进一步规范政府信息依法申请公开的受理和答复工作。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好干部标准,大力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进名校专业能力提升行动,提高党员干部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坚持党管人才,完善体制机制,培养大批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夯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依规依纪依法追责问责;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加大查处问责和通报曝光力度,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实在在为基层减负松绑。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精准实施容错纠错,及时澄清正名,严惩诬告陷害,定期分析通报典型案例,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探索构建“12321”精准监督体系,持续加强政治监督,全面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强化系统观念,把握“惩、治、防”辩证统一关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第四节  加强规划实施监督

把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加强规划评估监测、跟踪问效、督促检查,形成科学健全规划落实机制。

规划分工落实责任坚持发展规划纲要统领地位,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科学推进各类规划编制,建立定位更加清晰、功能更加互补、衔接更加紧密的规划体系。健全规划衔接协调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多规融合,增强规划统一性、系统性和权威性。强化目标责任分工,将规划中涉及的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和进度,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政策配套项目落地围绕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等相关配套政策,合理引导社会资源,推动资源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政府投资结构,优先安排涉及民生、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城乡一体化等领域的财政支出和项目投入。落实重大项目落地推进机制,完善重大项目储备库和专家库。加强对企业自主实施项目的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落地。

社会参与加强评估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综合利用融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平台,加大规划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对规划的认识和了解,提高规划实施的民主性、科学性和透明度,集全县之力共同落实好规划。推进规划管理创新,建立规划实施的中期及期末评估制度,对重点领域发展情况适时开展专题评估,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审慎科学论证重大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精确优选项目、精准补齐短板,确保精准投资、提高投资效益,使国家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降到最低。发挥审计、统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及时向人大汇报和向政协通报规划执行情况。发挥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作用,积极开展公众评价。加强规划宣传,增强公众对规划的认知、认可和认同,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监委,县法院,县检察院。

桓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7月7日印发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